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科学技术史

课程编码:180088071200MX018H 英文名称: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时:4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公共选修课 主讲教师:刘二中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及创新活动基本方法,进一步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综合素质。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远古的技术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人类的进化
第2节 旧石器时期
第3节 新石器时期
第二章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地区的科学技术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古埃及
第2节 古代两河流域
第3节 古印度
第三章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古希腊
第2节 罗马的科学技术
第四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秦以前
第2节 秦汉至宋元
第五章 阿拉伯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 1.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第2节 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
第六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3.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文艺复兴
第2节 哥白尼学说
第3节 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
第4节 血液循环的发现
第七章 经典力学的形成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
第2节 牛顿的力学体系
第八章 十七、十八世纪的数学、物理学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数学
第2节 物理学
第九章 十七、十八世纪的化学与生物学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化学
第2节 生物学
第十章 工业革命及各种技术的发展 3.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第2节 纺织技术的突破
第3节 蒸汽机的发明
第4节 其他技术的发展
第十一章 十八、十九世纪的天文学与地质学的发展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天文学的成就
第2节 地质学的成就
第十二章 十九世纪的物理学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热力学与分子物理学
第2节 波动光学的发展
第3节 电磁学的进展
第十三章 十九世纪的化学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
第2节 有机化学的兴起
第3节 元素周期率的发现
第4节 物理化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 十九世纪生物学的发展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胚胎发育学说与细胞学说的发展
第2节 病菌学的进展
第3节 进化论的产生和胜利
第十五章 十九世纪的技术进步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内燃机
第2节 汽车
第3节 飞机的发明
第4节 电力技术的发展
第5节 电讯技术
第十六章 中国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1.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2节 进步缓慢的原因
第十七章 物理学的进展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量子理论的建立
第2节 相对论的建立
第3节 原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第十八章 化学与生物学的进展 2.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化学
第2节 生物学
第十九章 天文学与地质学的进展 1.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天文学
第2节 地质学
第二十章 20世纪的新兴技术 3.0学时 刘二中
第1节 电子与现代通讯技术
第2节 电子计算机技术
第3节 航空航天技术
第4节 能源技术
第5节 化工技术
第6节 其他新技术

教材信息
1、 技术发明史 刘二中 2006年7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世界科学技术史 王鸿生 2001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刘二中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承担“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发明与专利”、“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科技史”、“世界军事史”等课程的主讲任务以及带研究生任务,教学质量较高,获得学生好评。其中有两门课程的创建与实践曾分别荣获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专著有:发明创造的艺术、技术发明史、创新工程师指南、阿兰图林(译著)等。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