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集成与测试
课程编码:1802010704Z1P3001H
英文名称:Integration and Test of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姜晓军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侧重实践的实测天文学专业课,采用课堂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通过回顾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发现,使学生深入了解天文学是建立在观测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总结人类获取宇宙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各种天文观测设备的作用和特点;结合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详细介绍其原理、分类和结构组成;在实验室(观测台站)完成望远镜光学、机械、电控、软件等部分的组装与集成,以及天文望远镜的性能测试,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集成与测试方法;最后,对国内外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天文学知识和数理基础,对实测天文学和天文技术与方法感兴趣。
预修课程
光学、基础天文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课堂授课 22学时 姜晓军
第1节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第2节 获取宇宙信息的工具与方法
第3节 天文望远镜的类型与结构
第4节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机械、电控及软件的集成与测试
第5节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 动手实践 18学时 张晓明
第1节 折射望远镜的组装与调试
第2节 反射望远镜的组装与调试
第3节 多轴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调试
第4节 望远镜控制软件(TCS)与观测控制软件(OCS)的功能与使用
第5节 指向模型算法的原理与实践
第6节 专业天文望远镜的集成与性能指标测试
参考书
1、
天文学新概论
苏宜
2019
科学出版社
2、
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
程景全
2020
南京大学出版社
3、
大型光学望远镜的设计与建造
[美]Pierre Y.Bely编,高昕,王建立,唐嘉译
2015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姜晓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光学观测技术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天文观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开展了现代高性能天文望远镜光机电集成、天文观测新技术等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国家需求,注重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作为项目负责人、课题组组长,主持了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技术攻关或研究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
张晓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学天文观测设备的技术研发与运行工作,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主持完成了多台光学望远镜总体方案和观测仪器研制。独立设计完成了大口径望远镜中多个关键观测模块。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技术攻关或研究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