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保护生物学

课程编码:180085071000P1007H 英文名称:Conservation Biology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蒋志刚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通过讲授人类文明史、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介绍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美学与保护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回顾自然保护思想的历史渊源形成与保护生物学学科发展历史,物种的进化、物种的濒危灭绝机制,探索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遗传机制、种群途径和生态系统途径以及社区参与方式,介绍中国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客观现实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实现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自然保育和社会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长期共存。授课老师将引导学生探索物种的概念、物种的形成以及物种大灭绝原因和研究方法,研究种群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种群生存力,介绍人类与野生动物共患流行疾病与濒危物种保护,环境和人类如何影响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中的应用。介绍技术发展和进步为种群监测和生物地理分析提供的新手段。介绍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方法,介绍生命之树与物种、进化单元、有关全球变化的不同观点、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作物家养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探讨生命伦理、动物意识、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生态足迹、公共物品、野生生物所有权、自然资源法、遗传资源惠益共享、社区、生计、传统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碳平衡与碳贸易、运动狩猎与战利品狩猎、野生生物管理、国际贸易、保护成本、生态红线与生态文明等现代保护生物学热点问题。介绍遗传多样性、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旗舰物种保护、生态功能群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30/30框架目标,结合陆生物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案例,介绍濒危物种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等问题,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翻转课堂讲学(课堂讨论)和灭绝物种重引入项目实地考察实习。目的是培养21世纪新型保护生物学研究和教学人才。

预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农学、医学、林学、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大学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引论:人类发展史与学科起源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课程介绍
第2节 人类文明史
第3节 人类面临的危机
第4节 智人在动物界的地位
第5节 现代人类社会的特征
第6节 保护生物学的诞生
第7节 小结
第二章 原理、范畴与特征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保护的含义
第2节 学科理论
第3节 学科结构
第4节 挑战与机遇
第5节 案例:“两岸猿声”—校友的故事
第6节 小结
第三章 物种、进化与保护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生物学史说
第2节 物种概念
第3节 拉马克学说的复活
第4节 物种是如何演化的?-生命之树
第5节 地球上有多少物种?
第6节 物种与保护
第7节 小结
第四章 物种灭绝与去灭绝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能否避免物种灭绝?
第2节 大灭绝:原因、周期与意义
第3节 物种易灭绝特征
第4节 全新世的灭绝
第5节 第6次大灭绝: 现象与方法
第6节 去灭绝(De-extinction)及其批评
第7节 小结
第五章 动物福利与生命伦理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从澳大利亚“屠猫”风波说起
第2节 动物福利
第3节 动物权利
第4节 动物意识
第5节 生命伦理
第6节 我们怎么办?
第7节 小结
第六章 翻转课堂:动物福利、动物权利与动物保护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引言“Scientists are curious and passionate and ready to argue”
第2节 1 动物权利问题
第3节 问题 1.1 动物有权利吗?
第4节 问题 1.2 如果有权利,是什么样的权利?那么动物有责任吗?
第5节 问题 1.3 如果动物没有权利,我们对他们有责任吗?
第6节 问题 1.4 如果我们对动物有责任, 那么是什么样的责任?
第7节 2 动物养殖问题
第8节 问题 2.1 哪些动物可以养殖?
第9节 问题 2.2 畜牧生产者和城市动物产品消费者之间对待动物的态度可能存在什么样差异?
第10节 问题 2.3 为什么能饲养动物以获得肉类而不能饲养动物获得皮毛?
第七章 种群的保护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1. 影响种群的因素
第2节 1.1 r-/K-生活史对策
第3节 1.2 种群参数
第4节 2 种群的监测
第5节 2.1直接监测方法
第6节 2.2 间接监测方法
第7节 2.3 种群密度与趋势推断
第8节 2.4 问题与对策
第9节 3 种群的生态系统功能
第10节 3.1 植物
第11节 3.2 小型草食动物
第12节 3.3 大型草食动物
第13节 3.4 肉食动物
第14节 4种群的保护
第15节 4.1 种群生存力分析
第16节 4.2 野外种群管理与保育
第八章 濒危物种迁地保护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迁地保护的意义
第2节 实施原则
第3节 小种群、近交与迁地保育
第4节 遗传资源库与动 植物园
第5节 人工繁育个体行为发育
第6节 迁地种群管理和放归自然
第7节 小结
第九章 动植物驯化与农业多样性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人与的植物关系的演化:家畜与作物的起源:
第2节 动物驯化的途径
第3节 驯化品种多样性
第4节 驯化是一种互惠关系?
第5节 动物驯化的后果
第6节 品种多样性的意义
第7节 品种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第8节 保护农业品种多样性
第9节 小结
第十章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地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自然保护地定义
第2节 IUCN 自然保护地类别
第3节 世界自然保护区发展
第4节 生态文明与中国保护地建设
第5节 生态补偿方案
第6节 生态网络与"半球"方案
第7节 小结
第十一章 保护遗传学原理与方法 3学时 胡义波
第1节 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第2节 研究目标与关键科学问题
第3节 主要技术方法
第4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5节 最新研究热点
第6节 小结
第十二章 旗舰物种保护 3学时 胡义波
第1节 旗舰物种概念
第2节 大熊猫研究与保护
第3节 金丝猴研究与保护
第4节 朱鹮研究与保护
第5节 中国大鲵研究与保护
第6节 珙桐研究与保护
第7节 小结
第十三章 第13讲 野外实习 6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野外实习将安排在10月份的第三个周六。时间为8:30至16:30,6个课时。安排同学们到北京麋鹿苑参观麋鹿的灭绝地、重引入地,实地学习濒危物种迁地保护理论与实践,并安排同学们参观“世界鹿类展览” “北京市生物多样性展览”,学习北京生物多样性乡土知识。
第十四章 第14讲 野外实习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实习地点 北京麋鹿苑。
第十五章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3学时 覃海宁
第1节 1.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方法、发展及意义
第2节 2.中国植物红色名录
第3节 2.1 评估方法
第4节 2.2 式样及趋势
第5节 2.3 在物种保护上的应用
第6节 3.大学及植物学科研院所在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7节 4.小结
第十六章 中国濒危植物:格局与保护 3学时 覃海宁
第1节 1.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全球意义
第2节 1.1植物物种多样性
第3节 1.2 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分布
第4节 1.3 多样性热点地区及特有性
第5节 1.4 珍稀濒危植物
第6节 2.植物多样性致危因素与保护战略及行动(项目)
第7节 3.小结
第十七章 公共物品、非理性消费与资源保护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所有权、公共物品与私有物品 (掌握)
第2节 野生资源所有权问题(掌握)
第3节 资源物种经济灭绝(掌握)
第4节 消费行为与消费动机(了解)
第5节 价值悖论与炫耀性消费 (了解)
第6节 自然资源法(掌握)
第7节 小结
第十八章 现代野生动植物管理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Biosphere II 的故事
第2节 人与野生动植物关系的演化
第3节 野生动物管理目标与三相分类框架
第4节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与缓解
第5节 人类野生动物共患疾病
第6节 一个地球、一种健康
第7节 AI与人类的未来
第8节 小结
第9节 复习提要
第十九章 翻转课堂 II 探讨AI时代的保护生物学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开场白:探讨AI时代的保护生物学
第2节 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AI技术是否将为保护生物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
第3节 AI时代还有必要死忘硬背知识吗?还能进行网络开卷考试吗?
第4节 AI机器人未来在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自然保护领域将可能代替人类哪些职业?
第5节 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AI技术会导致人类的智力与体力逐渐退化吗?AI 机器人将最终成为一种选择力,影响人类的进化吗?
第6节 AI 机器人可能(在自然保护领域)最终主动支配、控制人类吗?人类希望这种局面发生吗?如何防止这种局面发生?
第7节 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对AI机器人意味着什么?包括AI技术在内的数码技术会怎样影响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二十章 考试 3学时 蒋志刚
第1节 课堂闭卷考试

教材信息
1、 保护生物学原理 蒋志刚、马克平 2014年 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蒋志刚, 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覃海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资格);胡义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理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