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环境健康研究生基础实验

课程编码:085700M08001T 英文名称:Basic experiments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课时:48 学分:1.50 课程属性:实验课 主讲教师:朱娜丽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
环境与健康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具有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特色。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掌握开展相关研究所需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4个主题的实验教学,熟悉环境健康领域中有机、无机、细胞培养及组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同时要求研究生各自掌握自身研究方向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巧,以期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即可开展相关研究实验工作。
(2)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文献资料,培养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能力。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有机前处理和GC-MS分析检测 12学时
第1节 有机前处理工作原理和流程介绍
第2节 环境样品提取
第3节 环境样品前处理
第4节 利用GC-MS上机检测环境样品中的PAHs
第5节 数据分析
第二章 典型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纯化和表征 12学时
第1节 纳米金、纳米银合成、纯化的主要机理
第2节 纳米金合成
第3节 纳米银合成
第4节 纳米金、纳米银颗粒的清洗、纯化
第5节 纳米颗粒尺寸表征的工作原理
第6节 UV-vis分析纳米颗粒团聚过程
第7节 DLS分析纳米颗粒团聚过程
第8节 纳米颗粒团聚过程中zeta电势变化分析
第9节 纳米金、纳米银水体中溶出的发生机制
第10节 纳米金、纳米银水中溶出及量化ICPOES分析
第11节 纳米金、纳米银水中溶出及量化ICPOES分析
第12节 实验结果归纳总结
第三章 细胞培养及单细胞分析 12学时
第1节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与要求
第2节 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第3节 培养液成分介绍与配制
第4节 缓冲液成分介绍与配制
第5节 细胞培养流程介绍
第6节 细胞复苏
第7节 细胞传代
第8节 加药暴露
第9节 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介绍
第10节 细胞前处理工作
第11节 流式细胞分析
第12节 结果分析与处理
第四章 脂质组学样品前处理及液质分析 12学时
第1节 实验目的及原理介绍
第2节 样品前处理及脂质提取
第3节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及介绍
第4节 脂质组学数据分析

参考书
1、

课程教师信息
朱娜丽,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组学技术、环境与健康应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2014年至2021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开展色谱质谱技术在组学中的应用研究;同时,兼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主讲讲师,参与实验课《分析生物化学及样品制备》和专业课《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色谱、质谱和组学技术》的授课工作。就职杭高院以后,开设并担任公选课《组学技术与应用》的主讲授课工作。
李灵香玉,2013年获慕尼黑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之后连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博士后工作。2017年加入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2021年调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主要从事纳米污染物的环境分析与健康效应研究。截止目前发表SCI论文40余篇,担任《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副主编。主要讲授过本科生《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研究生《基础化学实验》和《专业英语》。
金蓉,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副教授,德国洪堡学者。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2020年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筛查与过程机理。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曾担任《现代环境分析》、《污染控制》、《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等课程助教。
刘寅,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主要利用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生物化学和计算化学等技术在环境暴露引起的健康效应和纳米生物效应方面开展研究。环境暴露所引起的健康效应方面,主要关注大气细颗粒物暴露诱导神经毒性的关键组分识别及作用机制。纳米生物效应方面,开发出一系列基于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的纳米药物递送策略,有效的改善了抗癌药物的靶向效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科研项目2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