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科学文化哲学研究

课程编码:010108MGX001H 英文名称: The Research 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Culture 课时:40 学分:1.00 课程属性:公共选修课 主讲教师:孟建伟

教学目的要求
科学文化哲学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前沿领域和新的生长点之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和现实意义。本课程原为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现为面向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课程旨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梳理和介绍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基本架构和最新进展,让学生系统了解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渊源、基本范畴、主要问题、发展趋向和实践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文化问题进行哲学探索和研究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 6学时
第1节 从知识论到文化论 1.5学时
第2节 从“小哲学”到 “大哲学” 1.5学时
第3节 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 1.5学时
第4节 使科学哲学中国化 1.5学时
第二章 走向第三种科学哲学 5学时
第1节 知识论:问题与困境 2学时
第2节 文化论:批判与解构 2学时
第3节 科学文化论:综合与超越 1学时
第三章 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 6学时
第1节 中国的传统 2学时
第2节 中国的主题 2学时
第3节 中国的前景 2学时
第四章 “李约瑟难题” 的 文化解析 4学时
第1节 近代科学的哲学根源 1.4学时
第2节 近代科学的文艺根源 1.3学时
第3节 近代科学的启蒙根源 1.3学时
第五章 科学生存论 4学时
第1节 一个被忽视或曲解的重大问题 1学时
第2节 在形而上层面的契合 1学时
第3节 科学与生命的交融及其意义 1学时
第4节 科学哲学与生命哲学的融合 1学时
第六章 科学与人生观新论 4学时
第1节 论战的意义和局限 1学时
第2节 论战的国际背景 1学时
第3节 超越对立的两极 1学时
第4节 科学的人生观及其意义 1学时
第七章 从实证管理到人文激励 3学时
第1节 实证管理:局限与偏颇 1学时
第2节 从科学观的转变到科研管理观的转变 1学时
第3节 人文激励:理念与价值 1学时
第八章 教育与生活 ——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3学时
第1节 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 1学时
第2节 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 1学时
第3节 教育回归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1学时
第九章 教育与幸福 ——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 3学时
第1节 教育与幸福: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 1学时
第2节 教育对幸福的意义 1学时
第3节 幸福对教育的意义 1学时
第十章 科学文化哲学的三大使命 2学时
第1节 科学哲学的使命 0.6学时
第2节 文化哲学的使命 0.6学时
第3节 教育哲学的使命 0.8学时

参考书
1、 《科学与人文新论》 孟建伟 2017年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孟建伟,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系首任主任。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论科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与人文新论》等著作,后者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转载摘载百余次。曾获省部级及以上学术成果奖7次,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李佩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