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陶瓷科技史

课程编码:0712Z2M05003H 英文名称:History of Scienence and Technology about Ceramic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杨益民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对于中国古代陶瓷器的重要考古发现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于中国历代陶瓷器主要品种之基本特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从事陶瓷科技考古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要求:学生对于中国古代重点陶瓷窑场的产品能够基本掌握其胎、釉、造型、装饰、装烧工艺等外观特征,并能基本准确地判断其产地和生产年代。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1节 陶瓷器分类
第二章 上釉滑石 2学时
第1节 上釉滑石的制作工艺
第三章 釉砂 4学时
第1节 釉砂的起源
第2节 中国釉砂
第四章 玻璃 6学时
第1节 玻璃起源
第2节 西方早期玻璃发展
第3节 中国早期玻璃
第4节 汉代以后的玻璃
第五章 釉陶 2学时
第1节 早期釉陶
第六章 砂玻器 2学时
第1节 fritware的起源与发展
第七章 陶器、原始瓷、青瓷与瓷器 6学时
第1节 陶器
第2节 原始瓷器
第3节 青瓷与瓷器
第八章 五个里程碑和三大技术突破 9学时
第1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
第2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
第3节 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
第4节 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
第5节 宋代到清代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的辉煌成就
第6节 三大技术突破
第九章 陶瓷原料 3学时
第1节 陶瓷原料的种类
第2节 陶瓷原料的性能
第十章 冶金陶瓷 2学时
第1节 冶金陶瓷

参考书
1、 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 李家治 1998年4月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杨益民,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主任。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有机残留物分析、珠子和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玉器和陶瓷等),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挖掘古代遗存的潜信息,开展先进谱学分析的文物适用性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类活动和复原古代社会,解决相关考古学问题,并为文物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撑。目前在先民的动植物利用、人类活动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获取了较多的潜信息。率先在国内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古代遗存中蛋白质的种类和种属,推动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率先在国内将显微CT应用于考古文博领域,大大拓展了显微CT在考古中的应用范围。已在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