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课程编码:070501M04001H 英文名称:Overview of Climate Change Sciences 课时:51 学分:4.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秦大河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为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生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由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工作的中国科学家进行授课。重点介绍气候变化事实、归因和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气候变化减缓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中国的减排行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学生了解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焦点热点问题,掌握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达到启蒙、澄清概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为今后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培养青年学生探索求实科学精神的目的。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和未来地球计划 秦大河
第1节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与气候变化科学 2学时
第2节 未来地球计划 1学时
第二章 观测到的气候系统变化 秦大河
第1节 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 3学时
第三章 海洋与冰冻圈 秦大河
第1节 海洋与冰冻圈的变化 3学时
第四章 全新世气候变化 秦大河
第1节 气候变化的形式、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可能驱动 3学时
第五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秦大河
第1节 全球碳循环 1.5学时
第2节 短寿命化学物质的循环 1.5学时
第六章 气溶胶和云 秦大河
第1节 气溶胶、云 3学时
第七章 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 秦大河
第1节 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 3学时
第八章 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 秦大河
第1节 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 3学时
第九章 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气候系统模式 秦大河
第1节 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气候系统模式 1.5学时
第2节 气候变化的预估 1.5学时
第十章 气候现象和相关的区域气候变化 秦大河
第1节 气候现象和相关的区域气候变化 3学时
第十一章 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和气候变化情景 秦大河
第1节 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和气候变化情景 3学时
第十二章 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恢复力 秦大河
第1节 气候变化对主要领域的影响和脆弱性 3学时
第十三章 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 秦大河
第1节 灾害风险管理 1.5学时
第2节 极端事件 1.5学时
第十四章 气候变化适应、减缓与可持续发展 秦大河
第1节 气候变化适应、减缓与可持续发展 3学时
第十五章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中国的减排行动 秦大河
第1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1学时
第2节 IPCC评估报告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1学时
第3节 国际气候制度谈判进程 1学时
第十六章 集体答疑 秦大河
第1节 答疑 3学时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1)秦大河,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世界气象组织(WMO)中国常任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等。(2)翟盘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首席气象科学传播专家。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主要从事气候诊断与预测,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3)效存德,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邵雪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5)廖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加州理工学院博士(2001)。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2007)、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全国杰出科技人才(2016)。(6)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1998年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首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两期气溶胶973项目和一期国家大气污染重点研发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7)张华,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博导。2014年获得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8)周天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特聘核心骨干).现任中科院大气所所长助理、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9)高学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员。(10)周波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气象局第三批科技领军人才;中国气象局首届气象部门青年英才。(11)姜彤,德国吉森大学博士学位(1999)。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风险研究研究员。国家科技领军人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2)罗勇,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教授。(13)罗亚丽,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14)姜克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能源环境系统分析,目前主要研究是以模型应用为主,对未来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预测和情景分析,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对策、区域环境对策进行评价。(15)高云,气候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16)黄磊,理学博士,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