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地球内部物理前沿

课程编码:070801M06002H 英文名称:Frontiers in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专业研讨课 主讲教师:陈凌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的研讨课程,也可作为非地球物理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近年来随着现代探测技术、研究方法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发展,在地球内部结构、性质、状态和动力学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前沿进展;取得研究进展的同时,随着人类对地球科学认知程度和对资源能源需求的提高,以及对整体地球系统意识的增强,也为地球内部研究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本课程将引导研究生了解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国际新进展、基于新方法技术在研究地球内部(地壳至地核)物理性质方面取得的前沿进展;分析研讨取得这些前沿进展的研究思想、思路、依据和存在的争论或问题,以及可能的新的研究生长点或研究方向。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调动研究生的思维和能动性,使其熟悉了解地球内部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发展方向,培养其独立探索的科研攻关能力。

预修课程
地球内部物理学、板块构造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4学时 陈凌
第1节 课程简介、学习报告要求、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1
第2节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2及问题
第二章 岩石圈与板块构造 4学时 陈凌
第1节 岩石圈-软流圈界面研究意义、结构及性质
第2节 岩石圈与板块构造:驱动力及相关问题
第三章 特提斯造山带简介:问题与挑战 2学时 陈凌
第1节 特提斯造山带简介:问题与挑战
第四章 选课学生文献研讨 10学时 陈凌
第1节 选课学生文献研讨

参考书
1、 Plate Tectonics – Continental Drift and Mountain Building Wolfgang Frisch、 Martin Meschede、Ronald Blakey 2011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课程教师信息
陈凌,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习简历
1989-199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大学本科
1994-1997,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
1997-200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
工作简历
2002.12-2005.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06.1-2009.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0.1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访问交流
1998.4-1998.9,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访问学者
2000.5-2002.10,美国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访问学者
2010.5-2010.1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访问学者
2014.12-2015.3,台湾大学地质系,客座教授
学科类别:
地球物理学
研究方向:
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用于地震勘探和流动地震台阵探测),基于密集地震台阵观测的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岩石圈和上地幔性质,大陆演化
获奖及荣誉:
2017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017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共20人,排名第7)
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9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 优秀女科学家专项奖
200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2002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共9人,排名第4)

周元泽:教育背景
1995-09--2001-03 北京大学 研究生
1991-09--1995-07 桂林工学院 本科生
工作简历
2014-07~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2003-05~2014-06,中国科学院大学, 副教授
2001-04~2003-05,北京大学, 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