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分析地球化学

课程编码:070902M05002H 英文名称:Analytical Geochemistry 课时:4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李秋立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地质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学要求:课程主要讲授目前常用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如何获取不同地质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基本掌握常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地质样品分析流程,从而具备结合分析目的选择适当分析方法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现代分析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熟悉目前国内外分析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研究生论文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地质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打好基础。

预修课程
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化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分析地球化学概述 3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分析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第2节 常用分析方法分类
第3节 分析地球化学发展方向
第二章 地球化学样品前处理 3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地球化学样品制备的原理与技术
第2节 地质样品分解及各种分离方法
第三章 光谱法元素含量分析 3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X荧光光谱法
第2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3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 质谱法微量元素分析 3学时 孙金凤
第1节 质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2节 ICP-MS的仪器结构、原理以及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第五章 固体同位素分析 1.5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固体同位素样品超净化学分离
第2节 热电离质谱原理和方法进展
第六章 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 3学时 韦刚健
第1节 矿物的C-H-O-S等稳定同位素分析前处理
第2节 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
第七章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 6学时 韦刚健
第1节 表生过程地质样品的样品处理
第2节 非传统同位素仪器分析及数据处理
第八章 激光束原位分析 3学时 孙金凤
第1节 激光产生原理
第2节 激光原位元素和同位素的分析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电子束微区分析 1.5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
第十章 离子束原位分析 3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离子探针原理和发展现状
第2节 离子探针U-Pb同位素定年
第3节 离子探针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第十一章 分析数据结果评价 2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分析化学中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2节 控制和提高分析质量的方法
第十二章 文献综述与总结 8学时 李秋立
第1节 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加速器质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等
第2节 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中子活化法等

参考书
1、 Modern analytical ge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earth、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s scientists Robin Gill 1997.0 Addison Wesley Longman

课程教师信息
李秋立,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77年出生于河北河间。199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离子探针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微区地质年代学研究,基于离子探针研发了多种副矿物微区原位U-(Th)-Pb年龄测试方法,为解决超碱性岩类、碳酸岩类、陨石、碎屑沉积岩、中低温变质岩、矿床等定年难题提供了有效定年手段。发表SCI 论文120余篇,SCI 引用2900余次。获得2008年安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称号,2018年地球化学“孙贤鉥奖”,担任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和Mineralogy and Petrology国际SCI期刊Associate editor。

学历:

1994.9-1998.7 西北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 学士学位
1998.9-2003.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博连读, 导师李曙光教授 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03.12-2007.1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合作导师翟明国研究员
2008.1-2012.1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2.12-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学科类别:
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微区、微量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孙金凤副教授
女,1983年出生
2006-09--2011-0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学位
2002-09--2006-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士学位
2011-07—2014-06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讲师
2014-06—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花岗岩成因与演化
副矿物原位微区同位素分析

韦刚健研究员
1968年6月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组组长、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在台湾大学地质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2004年晋升为研究员。曾经多次到香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西澳大利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探索浅表地质过程及海洋中主要元素和同位素体系的活动特征及控制机理,拓展其在气候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主要研究领域:(1)稳定同位素(包括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技术方法与分馏机理;(2)热带海洋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重建;(3)海洋酸化历史与控制机制;(4)东亚季风气候演变及其对全球与区域气候的响应;(5)表生地质过程如化学风化、沉积等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体系变化特征与控制机制。目前已经在国际主流SCI刊物上发表了130多篇论文,SCI他引逾3000次。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侯德封奖等荣誉称号,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气候环境演变、关键带过程、海洋地质

获奖及荣誉:
1. 2002年获第六“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侯德封奖)”;

2. 2013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3. 2016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