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基础

课程编码:080904M05001H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for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课时:5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董晓龙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与微波遥感及其应用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微波遥感理论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内容偏重微波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波传输、散射和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及其在微波遥感中的应用;(2)微波遥感器的基本形式,各种微波遥感器的探测机理、系统构成、主要技术指标和典型的微波遥感器系统的概述;(3)微波遥感的典型应用及其发展情况。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微波遥感的应用需求出发,给学生提供关于如何实现和满足这些需求的微波遥感的理论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微波遥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微波遥感方面的知识和从事微波遥感研究工作奠定知识基础。

预修课程
电磁波理论(或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基础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引论 3.0学时
第1节 引言:课程简介
第2节 遥感的基本概念和分辨率,微波遥感的发展历史,微波遥感平台
第二章 电磁波传播 3.0学时
第1节 电磁波的基本参数
第2节 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简介,电磁波波谱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及其遥感应用
第三章 遥感系统中的天线 2.0学时
第1节 天线的基本概念
第2节 天线的主要参数,主要的天线形式
第四章 自然物质的微波介电特性 1.0学时
第1节 水、冰雪、土壤、植被等自然物体的微波介电特性与模型
第五章 雷达散射 2.0学时
第1节 散射模型
第2节 自然目标的散射特性
第六章 微波辐射测量和辐射传输 1.0学时
第1节 辐射参数
第2节 辐射传输理论概要
第3节 微波辐射计
第七章 大气成分与微波相互作用 3.0学时
第1节 大气成分与微波相互作用
第2节 大气的微波辐射探测
第八章 微波散射模型与对地观测 3.0学时
第1节 面散射与观测
第2节 体散射与观测
第九章 微波辐射模型与对地观测 3.0学时
第1节 面目标
第2节 体目标
第十章 微波辐射计系统 3.0学时
第1节 微波辐射计系统概述
第2节 典型微波辐射计系统
第十一章 散射测量与微波散射计系统 3.0学时
第1节 散射测量
第2节 微波散射计系统及应用
第十二章 成像雷达 3.0学时
第1节 真是孔径雷达
第2节 综合孔径雷达
第十三章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3.0学时
第1节 原理
第2节 应用
第十四章 大气微波探测 3.0学时
第1节 原理、方法和探测系统
第2节 典型探测系统应用
第十五章 陆地微波遥感 3.0学时
第1节 探测要素、方法和系统
第2节 典型探测系统与应用
第十六章 海洋微波遥感 3.0学时
第1节 探测要素、方法和系统
第2节 典型探测系统与应用
第十七章 大作业报告、讲评 4.0学时
第1节 分组课堂报告、讲评
第十八章 复习 1.0学时
第1节 课程复习
第十九章 考试 3.0学时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Introduction to the Physics and Techniques of Remote Sensing Charles Elachi;Jakob van Zyl 2006年4月 John Wiley & Sons

课程教师信息
1969年9月生,现任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2001年至2003年,在美国Duke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波(包括毫米波、亚毫米波)遥感成像与探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先进星载、机载和地基主、被动微波遥感器研制以及目标与环境的电磁散射与辐射特性以及微波遥感应用研究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已毕业博士生10名,硕士生10名,现在读博士生6名,硕士生2名。现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工作组微波小组(CEOS/WGCV/MSSG)主席,国际地球观测组织科技委员会(GEO/STC)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