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地震学前沿

课程编码:070801M06001H 英文名称:Frontiers in Seismology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专业研讨课 主讲教师:陈棋福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震学专业研究生的研讨课程,也可作为非地震学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仪器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在地震震源和地球内部结构反演及正演研究与防震减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前沿进展;取得研究进展的同时,随着人类对防震减灾和资源能源需求的提高,也对地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挑战。本课程将引导研究生了解地震学正反演研究方法及其在震源和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与防震减灾方面取得的前沿进展;分析研讨取得这些前沿进展的研究思想、思路、依据和存在的争论或问题,以及可能的新的研究生长点或研究方向。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调动研究生的思维和能动性,使其了解地震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发展方向,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高等地震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课程概论和地震震源研究前沿 3学时 陈棋福
第1节 课程概论
第2节 地震灾害预警和预测预防研究进展
第3节 震源参数研究进展
第二章 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前沿 3学时 陈棋福
第1节 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进展
第2节 地球内部主要界面研究进展
第3节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第三章 地震学前沿研讨 14学时 陈棋福
第1节 将就地震破裂过程、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地震背景噪声成像、全波形反演、各向异性成像以及诱发地震、人工智能应用、海洋和行星探测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献进行研讨,每2学时关注一前沿研究领域。

参考书
1、 我国地震减灾中地震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温联星、陈颙、于晟 40787.0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陈棋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县。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7年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地幔转换带和深俯冲研究、地震构造探测研究。发展了利用构造深部同一部位重复发生的小地震来分析中国大陆地壳内部构造变形的方法;重现了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过程的重要历史,确立了海城地震预报的国际学术地位;建立了基于GDP和人口资料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的宏观方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SCI引用700余次。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多项面上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基础公益研究项目,中国地震局重点课题等。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奖、中国地震局科技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