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作物栽培生理学

课程编码:090102M05005H 英文名称:Physiology of Crop Cultivation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孙宏勇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作物栽培生理学是用作物生理学和栽培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管理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效结合起来,研究作物与栽培措施相互作用,提升其生产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栽培生理学基本原理及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研究生综合运用栽培生理学原理,统观现代农业和作物自身生长,开拓研究思路。
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以作物生理与栽培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要注意如何利用管理提高作物本身的效能,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
1)掌握作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
2)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0学时 童依平
第1节 作物栽培生理学内涵与作用
第2节 作物栽培生理学发展历史
第3节 作物栽培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4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小麦栽培生理学 10学时 童依平
第1节 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群体与个体生理特征
第2节 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生理、水分生理
第3节 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
第4节 小麦超高产理论与实践文献讨论
第三章 玉米栽培生理学 10学时 孙宏勇
第1节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群体与个体生理特征
第2节 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生理、水分生理
第3节 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第4节 玉米超高产理论与实践文献讨论
第四章 现代作物栽培生理学及发展趋势 10学时 孙宏勇
第1节 其他作物栽培生理学进展
第2节 现代技术在作物栽培生理学的应用
第3节 现代作物栽培生理学发展趋势文献讨论

参考书
1、 玉米生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 董树亭 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孙宏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青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主要负责试验站的科研工作及科普工作。主要从事农田水盐循环过程及调控、节水机理与技术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河北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童依平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高效利用氮磷养分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研究方向包括:(1)氮磷信号调控根系形态和功能的分子机制;(2) 氮磷养分调控小麦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3)小麦响应氮磷信号的分子网络。主持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大课题“氮磷高效利用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7项,担任作物学报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