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沉积地质学

课程编码:070904M04002H 英文名称:Sedimentary Geology 课时:60 学分:4.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李忠

教学目的要求
沉积地质学是研究沉积物形成、搬运、堆积与埋藏成岩等过程及其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的地学分支。沉积过程发生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固体地球密切相互作用的部位,沉积岩或沉积盆地是数十亿年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化石能源及其它多种矿产最重要的赋存场所。沉积作用还是地球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质过程。因此,学习和研究沉积地质学不仅对于认识地球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资源、能源、环境探测和开发治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课程是沉积学核心课程之一,可作为地层学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床学以及环境科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地理、海洋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大学沉积岩石学及其他地质学-地球化学基础知识,有条件情况下课堂学习尽可能做到与实践相结合。

预修课程
沉积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沉积地质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3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地质)学的奠基和发展历程及其科学社会背景
第2节 重要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成果
第3节 沉积地质学的学科地位、新兴领域与发展前景
第二章 地球表面层圈作用及演化的沉积记录 9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物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与时空观
第2节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演化及沉积效应
第3节 沉积过程中均变事件、突变事件的沉积记录样式
第4节 地史时期重大沉积记录及其地球表面层圈作用机制
第三章 沉积系统过程与沉积标志 3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物的产生:动力、过程与结果
第2节 沉积物的搬运方式及驱动过程
第3节 碎屑、化学和混合沉积作用及其沉积分异
第4节 地层记录中的沉积标志与分类以及沉积动力学解释
第四章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 9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分类及环境解释依据
第2节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
第3节 大陆沉积相/体系及其地层记录与判识
第4节 海陆过渡带沉积相/体系及其地层记录与判识
第5节 海洋沉积相/体系及其地层记录与判识
第五章 成岩作用与成岩序列 李忠
第1节 成岩作用的基本类型、特征与阶段划分 2学时
第2节 主要沉积岩类成岩作用与成岩环境演化 2学时
第3节 无机-有机成岩作用时间序列与空间结构 1学时
第4节 成岩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产物与实验模拟 1学时
第5节 主要无机-有机地球化学反应机制及模拟 3学时
第六章 沉积地层的结构与盆地形成分布 6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地层学与等时地层格架研究
第2节 旋回地层及层序地层发育的驱动机制及基本原理
第3节 主要构造-沉积单元的三维沉积体结构与盆地形成分布
第七章 沉积古地理与古构造 5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建造分析及盆地(盆山)复原
第2节 沉积古地理与古构造分析
第八章 沉积古气候及古环境 3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记录中古气候及古环境指标
第2节 地史时期重要气候环境演变与沉积响应及实例
第3节 现代环境沉积学研究
第九章 沉积地质与资源形成分布 4学时 李忠
第1节 含油气盆地有机相与富生烃岩系研究
第2节 含油气盆地储层形成分布及演化研究
第3节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煤岩组分、煤沉积体结构研究
第4节 沉积地质学在层控矿床分析中的应用
第十章 课堂主题讨论 6学时 李忠
第1节 沉积-成岩作用:成因机制与时空分布
第2节 沉积地质与地球系统演化或资源环境研究
第十一章 闭卷考试 3学时 李忠
第1节 闭卷考试

参考书
1、 1.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2.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3. The Geology of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4. Basin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5. 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 1. Reading、 H G. 2. Nichole、 G. 3. Miall、 A D. 4. Allen、 P A、 Allen、 J R. 5. 李思田. 1. 1996. 2. 1999. 3. 1997. 4. 2005. 5. 2004. 1. Blackwell. 2. Blackwell. 3. Springer. 4. Blackwell. 5.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李忠,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1-1985年武汉地质学院煤田地质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5-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学习,获盆地研究方向博士学位;
1992-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学研究室完成博士后研究;
1994至今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学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工作,期间多次赴欧美及东亚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际沉积学会(IAS)国家通讯员(National Correspondent),中国沉积地质/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盆地动力学学科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沉积地质学》首席教授;《沉积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古地理学报》、《Nature Gas GeoScience》编委/副主编。


学科类别: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研究方向:
专业(学科):沉积学与盆地动力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与能源地质工程
研究方向:
① 沉积学与盆地(盆山)动力学;
② 流体-岩石作用与成岩动力学;
③ 化石能源及沉积矿产资源形成分布。
主要研究内容:
① 盆地充填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记录与时间序列;
② 沉积构成与分布的高精度成因(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信息解析与恢复;
③ 盆山相互作用、构造-古地理与表壳沉积动力学过程;
④ 盆地深层流体-岩石作用机制及其模拟;
⑤ 碳酸盐岩、碎屑岩(含细粒岩系)沉积成岩/构造成岩作用与时空分布;
⑥ 油气盆地储层地质-地球物理表征、分布预测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