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

课程编码:0839X1M05013H 英文名称:Design and Analysis of Security Protocol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李红达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密码学专业研究生的普及课。课程重点介绍协议安全模型和几类基本安全协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协议安全模型的基本思想,系统地掌握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密码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零知识证明 18学时
第1节 交互证明
第2节 零知识证明
第3节 NP问题的零知识证明
第4节 零知识论证
第5节 证据不可区分证明
第6节 \Sigma协议
第7节 知识的零知识证明
第8节 非交互的零知识证明
第9节 NP问题的常数轮零知识证明
第二章 认证与密钥协商 3学时
第1节 基本模型
第2节 单因子认证
第3节 多因子认证
第4节 认证密钥协商安全模型
第三章 安全多方计算 10学时
第1节 安全性定义
第2节 半诚实模型安全性
第3节 恶意模型安全性
第四章 普适复合安全计算 6学时
第1节 半诚实普适复合安全计算
第2节 恶意普适复合安全计算
第五章 安全多方计算在前沿热点环境中应用 3学时
第1节 安全多方计算在前沿热点环境中应用

参考书
1、 Foundations of Cryptography Oded Goldreich 2005.2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李红达, 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起在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了973、863、自然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长期从事密码学与协议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兴趣为密码学与安全协议,主要从事协议基础理论和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

徐海霞,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DCS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密码学,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数字货币、安全多方计算以及公钥加密方案的可证明安全等方面。在《Journal of Algebra》、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of China》等期刊和ACISP、 TrustCo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课题、国家863 计划、国家973 计划、国家密码管理局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