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课程编码:B2011001Y 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s 课时:56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主讲教师:王鲲鹏等
第一章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命题与联接词、命题公式及其赋值。要求掌握五种常用联接词的涵义并能准确运用它们将命题符号化;掌握命题公式的赋值。教学难点是蕴含联接词和析取联接词,真值表。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等值式,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联接词的完备集。要求掌握等值式的定义,熟练应用等值式及置换规则进行等值演算,掌握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掌握求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的方法。重点和难点是等值式的定义,极大项与极小项。
第三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教学内容包括推理的形式结构,自然推理系统。要求掌握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不同方法,掌握推理系统中各条推理规则的名称和内容,掌握自然推理系统中的常用证明方法。难点是推理的形式结构,推理规则。
第四章 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包括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要求掌握一阶逻辑的命题符号化,理解为此公式与解释。难点是个体、谓词、量词;重点是谓词公式及其解释。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
教学内容包括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一阶逻辑前束范式。要求掌握一阶逻辑基本等值式的使用,掌握一阶逻辑前束公式的求解方法。教学难点是一阶逻辑前束范式。
第六章 集合代数
教学内容包括几何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运算,有穷集的计数,集合恒等式等。要求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能够判断两个集合之间是否存在包含、相等、真包含等关系,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穷集合的计数方法,掌握证明集合等式或者包含关系的基本方法。重点是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难点是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第七章 二元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二重组和笛卡尔积,二元关系,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教学要求是理解二重组、二元关系、集合的关系的定义,掌握笛卡尔积的运算和性质,熟练掌握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的表示法,熟练掌握关系的定义域、值域、逆、复合以及幂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判断关系五种性质的方法,熟练掌握等价关系和划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偏序关系、偏序集以及哈斯图。教学难点是二元关系的运算,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
第八章 函数
教学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双射函数与集合的基数。要求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会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射、满射和双射性质,会构造两个给定集合之间的双射,会计算复合函数、双射函数的反函数。难点和重点是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双射函数与集合的基数。
第九章 图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包括图,通路与回路,图的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图的运算等。要求了解无向图与有向图的定义、顶点的度数等概念,理解零图、平凡图、简单图、完全图、正则图、子图、补图、图同构等概念,熟练掌握握手定理及应用,理解通路与回路、简单通路、简单回路、初级通路、初级回路、无向图顶点间的连通、有向图顶点间的可达等概念,理解无向连通图、连通图等概念,掌握n阶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的定义,熟练掌握通过邻接矩阵求顶点间长度为k的通路数、回路数以及图中长度为k的通路和回路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是图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是图的通路、回路和连通性,图的矩阵表示。
第十章 树
教学内容包括无向树及其性质,生成树、跟树及其应用等。要求掌握树的概念和性质,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和性质,二叉树的遍历及哈夫曼算法等。教学难点是二叉树的遍历。
第十一章 几种特殊的图
教学内容包括欧拉图,哈密尔顿图,最短路径问题等。要求理解欧拉通路、回路以及欧拉图等概念,熟练掌握判断欧拉图的方法,理解哈密尔顿通路、回路以及哈密尔顿图的概念,会判断某些图是或者不是哈密尔顿图。教学难点是欧拉图的概念、性质以及判断方法,哈密尔顿图的判别。
第十二章 整除和算术基本定理
教学内容包括整除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带余除法和辗转相除法,最大公因子,素数和算术基本定理等。要求掌握整除、带余除法、素数等基本概念,掌握算术基本定理的内容。要求熟练掌握最大公因子和辗转相除法的关系,熟练掌握辗转相除法计算最大公因子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素数定理的证明。
第十三章 同余
教学内容包括同余的概念,完全剩余系和既约剩余系的概念,费马定理和欧拉定理,一次同余方程的解,同余方程组的解和孙子定理,二次同余方程的解和二次剩余,Legendre符号和二次剩余,Jacobi符号等。要求掌握上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熟练掌握费马定理、孙子定理的内容,熟练应用费马定理和孙子定理解决相关问题。理解Legendre符号和二次剩余的关系,理解Jacobi符号和一般模数二次剩余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同余的概念、既约剩余系的概念,孙子定理的证明等。
第十四章 原根
教学内容包括指数和原根的概念,模奇素数的原根的存在性。要求理解指数和原根的概念。教学难点是模奇素数的原根的存在性的证明。
| 章节/学时分配 | 讲课 | 习题课 | 实验课 | 上机课 | 讨论课 | 其它 |
| 第一章 | 4 | 1 |
|
|
|
|
| 第二章 | 5 | 2 |
|
|
|
|
| 第三章 | 4 | 2 |
|
|
|
|
| 第四章 | 3 | 1 |
|
|
|
|
| 第五章 | 4 | 1 |
|
|
|
|
| 第六章 | 3 | 1 |
|
|
|
|
| 第七章 | 3 | 2 |
|
|
|
|
| 期中考试 |
|
|
|
|
| 2 |
| 第八章 | 4 | 1 |
|
|
|
|
| 第九章 | 4 | 1 |
|
|
|
|
| 第十章 | 4 | 1 |
|
|
|
|
| 第十一章 | 4 | 1 |
|
|
|
|
| 第十二章 | 2 | 1 |
|
|
|
|
| 第十三章 | 6 | 2 |
|
|
|
|
| 第十四章 | 2 | 1 |
|
|
|
|
| 期末考试 |
|
|
|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