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现代新型肥料学

课程编码:090302M05003N 英文名称:Advanced fertiliz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时:50 学分:2.5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杜昌文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肥料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发展历史, 认识肥料的功能特点及作用原理;结合实践或实习环节, 了解肥料生产工艺装备及参数优化、肥料配方及高效施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现代装备与新型肥料相融合的精准施肥技术。目的是使学生深刻认识不同肥料的作用原理及功能特点,系统掌握新型肥料加工生产的关键工艺装备,并掌握多学科相融合的精准施肥技术,具备新型肥料生产与开发的基本能力、肥料资源高效利的应用能力和作物高产高效的管理能力。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肥料的起源 4学时
第1节 肥料的起源
第二章 有机肥料原理及应用 4学时
第1节 有机肥料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 生物肥料原理及应用 4学时
第1节 生物肥料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 复合/复混肥料原理及应用 4学时
第1节 复合/复混肥料原理及应用
第五章 缓控释肥料原理及应用 6学时
第1节 缓控释肥料原理及应用
第六章 缓控释肥料工艺及装备 6学时
第1节 缓控释肥料工艺及装备
第七章 稳定性肥料原理及应用 4学时
第1节 稳定性肥料原理及应用
第八章 土壤调理剂原理及应用 4学时
第1节 土壤调理剂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 高效专用肥料原理及应用 4学时
第1节 高效专用肥料原理及应用
第十章 其它新型肥料 2学时
第1节 其它新型肥料
第十一章 精准施肥技术原理及应用 6学时
第1节 精准施肥技术原理及应用
第十二章 课程考试 2学时
第1节 课程考试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杜昌文,男,博士(中国科学院-以色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精准施肥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开展水基聚合物包膜肥料的研制,建立了养分释放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应用傅里叶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FTIR-ATR)和氮同位素原位研究了土壤中的铵态氮的硝化过程,同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将傅里叶转换红外光声光谱 (FTIR-PAS) 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LIBS) 应用于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研究, 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现任国际土壤学会土壤近距传感专家组成员、美国土壤学会土壤与植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肥料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微量元素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协会副理事长;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SSSAJ) 副主编(AE)、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PLOS ONE 客座编辑、《中国农业科学》栏目编委、《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编委、《土壤》编委。发表学术论文228篇,其中SCI论文116篇,主编和参编中英文专著6部,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 (PCT) 1 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1 项,获软件著作权3项;获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特别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青年创业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贡献奖二等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10 余项。

王一明,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长期从事土壤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堆肥腐熟菌剂、养分增效微生物、新型肥料创制、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8项,授权20项,形成了完整的有机废弃物快速处理并肥料化利用技术体系,并在32家企业成功转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2012 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科技类)、2013年江苏省智力支持宿迁“双百工程”优秀专家称号。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学院STS区域重点项目/课题和战略先导专项A 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农业部行业专项子课题和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曾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 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