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

课程编码:083001M05017N 英文名称: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王芳等

教学目的要求
土壤与环境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电镜分析、同步辐射技术、环境组学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和操作方法,了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和分析过程,提升学生运用现代科学分析仪器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今土壤与环境相关的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前沿和最新进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等。 1.0学时
第1节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 前处理技术:土壤、水、沉积物、植物、动物等环境与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 2.0学时
第1节 土壤、水、沉积物环境与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
第2节 植物、动物等环境与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
第三章 色谱技术: 色谱法概述、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离子色谱技术等色谱原理与应用。 3.0学时
第1节 色谱法概述、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第2节 离子色谱技术等色谱原理与应用。
第四章 质谱技术:质谱分析法概述、无机质谱、有机质谱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质谱联用技术与应用。 3.0学时
第1节 质谱分析法概述、无机质谱、有机质谱等技术的原理
第2节 质谱联用技术与应用
第五章 光谱分析:光谱学导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拉曼光谱等原理与应用。 4.0学时
第1节 光谱学导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六章 同步辐射:同步辐射技术的概述、原理与应用。 2.0学时
第1节 同步辐射技术的概述、原理与应用。
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与应用。 1.0学时
第1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原理与应用
第八章 环境组学技术:环境组学技术的概述、发展与应用。 2.0学时
第1节 环境组学技术的概述、发展与应用
第九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概述,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原理与应用。 3.0学时
第1节 同位素示踪技术概述,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十章 电化学分析:绪论与电位法、极谱与伏安法、其他电化学方法 3.0学时
第1节 绪论与电位法、极谱与伏安法、其他电化学方法
第十一章 电镜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 3.0学时
第1节 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参观仪器与实习 7.0学时
第1节 参观仪器与实习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复习与答疑 3.0学时
第1节 答疑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考试(开卷) 3.0学时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王 芳 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首席科学家。荣获德国洪堡资深学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江苏省青年科技托举人才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土壤环境和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地学论坛理事、江苏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被聘为Sci Total Environ副主编、The Innovation学术编辑、国际原子能机构顾问、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水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王芳研究员自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至今,曾在德国国家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慕尼黑工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工作三年多。长期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土壤污染修复研究,在Environ Sci Technol、Soil Biol Biochem等土壤与环境领域主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其中,SCI论文1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编专著《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The Environment》。

徐仁扣 博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土壤学报》主编,《土壤》副主编,《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副主编,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编辑与名称审定工作委员会主任、土壤健康工作组副主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化学性质、土壤酸化机制与调控对策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和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180篇,SCI收录12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研究成果“我国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