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湖泊学概论

课程编码:070501M02001H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mnology 课时:35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普及课 主讲教师:吴庆龙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理学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科普及课程,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主要采用授课形式进行教学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水文学、生物学、生态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湖泊学概述 3学时 吴庆龙
第1节 湖泊学及其发展历史 吴庆龙
第2节 湖泊学研究领域与分支学科 吴庆龙
第3节 湖泊学的领域前沿与发展展望 吴庆龙
第二章 湖泊形成与演化 3学时
第1节 湖泊成因 吴庆龙
第2节 湖泊演化 吴庆龙
第3节 湖泊地质 吴庆龙
第三章 湖泊水文与水资源 3学时 张运林
第1节 湖泊水资源 张运林
第2节 湖泊水文 张运林
第3节 湖泊水动力 张运林
第四章 湖泊物理 3学时 张运林
第1节 湖泊光学 张运林
第2节 湖泊热力学 张运林
第3节 湖泊光热的环境效应 张运林
第五章 湖泊化学 6学时 吴庆龙
第1节 基本化学属性 吴庆龙
第2节 有机质地球化学 吴庆龙
第3节 金属元素地球化学 吴庆龙
第4节 碳元素地球化学 吴庆龙
第5节 氮元素地球化学 吴庆龙
第6节 磷元素地球化学 吴庆龙
第六章 湖泊生物 7学时 史小丽
第1节 大型水生植物 史小丽
第2节 浮游植物 史小丽
第3节 浮游动物 史小丽
第4节 附着生物 史小丽
第5节 微生物 史小丽
第6节 鱼类 史小丽
第7节 底栖动物 史小丽
第8节 物种间相互作用、食物链与食物网 史小丽
第七章 湖泊环境与生态 8学时 史小丽
第1节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史小丽
第2节 湖泊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史小丽
第3节 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与诊断 史小丽
第4节 湖泊外源污染及其控制 吴庆龙
第5节 湖泊内源污染及其控制 吴庆龙
第6节 湖泊生态灾害预测与控制 史小丽
第7节 湖泊生态系统修复与调控 吴庆龙
第八章 湖泊学概论(考试总结) 2学时 史小丽
第1节 湖泊学概论的考试与总结 史小丽

教材信息
1、 湖泊学 沈吉,刘正文,羊向东,张运林,朱广伟,吴庆龙,江河龙,薛滨 2020年9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湖沼学 古滨河 2011年7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吴庆龙,男(1967~),祖籍江苏六合。199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方向为环境生物学;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方向为湖泊生态学;2005年毕业于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方向为微生物(分子)生态学;2005-2006年在奥地利科学院湖沼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泊生物与生态研究室主任,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站长。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湖泊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基金委重点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项目等项目,在The ISME Journal、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引用4500余次。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海洋与湖沼科学协会(ASLO)多样性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国际学术期刊Limnology副主编、BMC Microbiology副主编、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和Frontier in Microbiology及中文期刊生态学报和湖泊科学的编委。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江苏省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奖励。 张运林,男,1976年生, 研究员。 1999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2、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科院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湖泊光学、水色遥感及溶解性有机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主要学术成绩有:1)发展和完善了基于海洋光学的生物光学特性测定方法与计算模型,为内陆水体光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2)揭示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云贵高原典型湖群水体生物光学特性变化规律,水下光场结构影响机制,探讨了水下光场变化的生态学意义;3)揭示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云贵高原典型湖群CDOM地域分布规律、来源比例、组成特征及消除途径;4)基于水体生物光学特性测量,发展了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真光层深度遥感反演的生物光学模型,估算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Water research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学术谷歌检索引用6300多次。 史小丽,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获得南京理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获得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及巴黎第六大学的海洋生物研究所Station Biologique de Roscoff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同时担任湖泊生物与生态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浮游藻类生态学方向的研究。主要研究包括蓝藻水华发生和防控机制,为巢湖、太湖蓝藻水华的形势分析、预测和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湖泊超微型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研究了淡水生态系统超微型浮游藻类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揭示其在不同水域生境中的群落结构特征和主导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对淡水超微型藻的认知空白。“十三五”水专项“巢湖富营养化中长期治理方案和藻类水华全过程控制”课题副组长和技术负责人。共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973”子课题,2项巢湖水专项子课题。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包括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FEMS Microbial Ecology,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Sciences of Total Environments, 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Phytoplankton Research等本学科的国际重要期刊。2017年作为骨干成员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