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农业生态学

课程编码:090301M04004H 英文名称:Agroecology 课时:51 学分:4.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胡春胜等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使研究生树立现代农业的系统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研究生在现有的各学科知识基础上,综合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统观现代农业和农业环境保护全局,开拓研究思路。有助于研究生在今后工作中,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以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在发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与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关注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关注近年来生态学在全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无论在实践和学科层面上都发展得如此之快,犹如异军突起,掀起了一场世界各个领域环境与生态学有机联系的大革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接踵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问题等,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上要求学生:
1)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与基本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能流与物流状况。
2)理解生态平衡原理,能量流动原理,竞争排斥原理与生物多样性理论,具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机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与提高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目的。
4)掌握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包括农业生态技术与农业生态工程。并能反映时代特征,改进与提高其技术手段,使其具有较大的实用与应用价值。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6学时 胡春胜
第1节 生态学及其发展
第2节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
第1节 生物种群 3学时 朱峰
第2节 生物群落 3学时 朱峰
第3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学时 刘彬彬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 3学时 刘彬彬
第1节 农业生态系统
第2节 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简介
第3节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
第1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 5学时 胡春胜
第2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 4学时 胡春胜
第3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3学时 朱峰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 分析与调控
第1节 农业生态系统分析与诊断 3学时 朱峰
第2节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 3学时 朱峰
第3节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途径与模式 3学时 刘金铜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环境保护 6学时 刘金铜
第1节 农业发展存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2节 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高效利用
第3节 农业生态系统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农业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6学时 刘金铜
第1节 生态工程与农业生态工程
第2节 农业生态工程典型案例解析
第3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书
1、 农业生态学(第3版) 骆世明 2017年3月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胡春胜,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田生态过程与管理,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农田碳氮过程与全球变化、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与精准农业等领域的研究与技术示范。主要业绩: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得授权专利12项,制定和颁布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参与撰写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论文40余篇。任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等杂志编委。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朱李月华优秀指导教师及益海嘉里优秀指导教师奖。

刘金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态工程,研究内容: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管理等。当前研究领域:北方易旱山地生态工程;滨海盐碱地生态工程;资源与生态系统信息管理。主要业绩:从事生态工程、农业资源与生态系统信息管理等方面研究,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副主编)《生态工程》等著作12部,获得各种科技奖励1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国际奖1项,专利4项,软件登记2项,制订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获益海嘉里优秀指导教师奖。

刘彬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内容: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对农田生态系统氮过程及氮污染进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机制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农田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进行解析,分析氮过程及氮污染过程的功能基因的流向及变迁,为修复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修复面源污染,降低化肥施加、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业绩:所从事的研究在国际上氮循环研究领域有较高影响力,对土壤的温室气体的氧化亚氮的释放机理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的两篇论文(FEMS ME 55(2);247-286, FEMS ME 73(3);407-17)在GoogleScholar引用次数超过70次,同时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领域各主流杂志(Environmental Micorobiology,mBio等)发表一系列的论文。

朱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介导地上-地下物种间互作机制,研究内容: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反馈机制,及其对地上植物-昆虫互作关系的影响;地上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植物逆境生态,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机制研究;植食性昆虫相关的生物体影响植物对植食现象的应答。主要业绩:阐明植物挥发物及昆虫共生生物体在食物链多营养级互作关系的重要意义,揭示植物土壤反馈影响植物抗逆性的应答机制。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 PNAS, Ecology Letters, PLoS Biology, New Phytologist,Molecular Ecology,等生物综合和生态类刊物上。201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