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生物影像技术

课程编码:090100M02001H 英文名称:Biological Imaging Techniques 课时:5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普及课 主讲教师:降雨强等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显微成像、(单分子)荧光成像与示踪等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生物成像技术和使用技巧,为训练其科学研究能力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细胞生物学、物理光学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学时 降雨强
第1节 生物影像技术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介绍
第二章 显微成像技术 17学时 降雨强
第1节 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荧光显微镜技术
3.超分辨成像技术(PALM、STORM,STED,SIM)
第2节 电子显微镜
第3节 扫描探针显微镜
第4节 显微镜技术上机学习
第三章 显微成像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6学时 孟文翔
第1节 生物成像的必要性以及荧光蛋白表达质粒构建
第2节 抗体的介绍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第3节 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染色
第4节 图像处理应用简介
第5节 实习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
第四章 单分子成像与示踪技术 16学时 何康敏
第1节 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介绍
第2节 单分子荧光成像基本原理
第3节 荧光蛋白和荧光染料介绍
第4节 目的蛋白荧光标记方法介绍
第5节 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
第6节 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实验设计和优化
第7节 单分子荧光成像数据分析基础
第8节 单分子荧光成像数据分析工具介绍
第9节 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显微镜上机操作及数据分析

参考书
1、

课程教师信息
降雨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影像技术中心主任。长期工作于光学微操纵技术、超快激光技术、近场光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在光镊和生物成像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果。首次发现和报道了线偏振飞秒激光捕获和操纵金纳米颗粒时因非线性极化效应而出现的“光阱劈裂”现象;并利用金纳米颗粒发出的双光子荧光实现了生物活细胞的双光子成像。
孟文翔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中心体微管的动态组装以及其在细胞内转运、细胞迁移和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等研究。在细胞黏附与迁移的机制研究中,首次发现了非中心体微管负端结合蛋白Nezha/CAMSAP3,并揭示了非中心体微管负端的锚定机制。
何康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在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成像和定量生物学等学科交叉领域从事研究,通过发展和利用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定量研究细胞内吞转运的分子机制和细胞其他膜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