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沉积大地构造学

课程编码:070904M04005H 英文名称:Sedimentary Tectonics 课时:60 学分:4.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闫全人等

教学目的要求
《沉积大地构造学》是一门将“沉积盆地及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学”密切结合的交叉性课程。以造山过程与相关盆地的成因关系为核心,系统讲授造山前(板块离散)、同造山(板块汇聚)和造山后等不同构造过程中的盆地及沉积作用。重点讲授俯冲和碰撞阶段的盆地及沉积作用,如盆地沉降机制、几何形态、结构与构造、沉积充填格架、相与微相及其组合以及沉积物来源等。特别地,本门课将“全球大洋钻探”、“全球大洋科考”、“全球海底声纳扫描成像(Sound Images of the Ocean)”、“汇聚板块边缘三维反射地震探测”以及“深海潜器调查”等近年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所获得的最新数据与前沿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现代大洋和汇聚板块边缘构造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的认识,并将其与古老造山带进行类比,对古老造山带的一些特殊大地构造相带(如弧前域)的特殊沉积作用或现象进行重新分析、解释。结合典型盆地实例解析,使学生系统了解沉积盆地构造成因及其基本类型,扎实掌握造山过程中不同类型盆地识别与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
在以往教学中发现一个突出问题是:大部分学生(90%左右)对诸如“浊积岩”、“复理石”、“野复理石”、“磨拉石”、“块体搬运沉积(MTD)”、“沉积再循环”、“山间盆地”、“周缘前陆盆地与碰撞造山作用”、“背驮盆地、席顶盆地与增生楔斜坡盆地”、“增生杂岩与大洋板块沉积物(OPS)”、“增生楔与造山楔”、“俯冲增生造山与碰撞造山转换的沉积学识别标志”、“大地构造相”等有关沉积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极为混乱不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任何相关知识背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将强化基本概念准确性和系统性的讲授(即加强其基础性),同时加强前沿性,为学生后续研究工作夯实基础、打开新窗口。
本课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堂讨论,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查阅并准确解读相关文献的能力、(2)锻炼并提升学生准确发现问题的科学敏感度、(3)清晰简洁阐述科学问题的逻辑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的宗旨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或基础知识的牢固、准确撑握,以免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对基本概念或基础知识的滥用、误用。

预修课程
板块构造学、高等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盆地分析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沉积盆地与构造环境总论(含课程简介) 6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1、造山作用理论、发展过程及地质学史
第2节 2、大地构造研究的方法论——大地构造相
第3节 3、大地构造环境与沉积盆地总论与课程介绍
第二章 俯冲阶段的盆地及沉积作用 13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海沟(重点,与OPS对照及其对构筑增生楔的作用)
第2节 海沟—斜坡盆地(或增生楔斜盆地,强化基本概念—增生楔,重点是海沟与斜坡盆地间的沉积再循环)
第3节 弧前盆地
第4节 弧内盆地:大洋弧内盆地、大陆弧内盆地
第5节 弧后盆地:大洋弧后盆地、大陆弧后盆地
第6节 弧后前陆盆地(俯冲型)
第7节 前陆山间盆地或破碎的弧后前陆盆地
第8节 课堂讨论1:弧前域(弧前域沉积与物质再循环、弧前域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相解析)
第三章 碰撞阶段的盆地及沉积作用 14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周缘前陆盆地:原前陆盆地、弧背前陆盆地(碰撞型,与俯冲阶段的弧后前陆盆地的比较)
第2节 楔顶盆地或背驮盆地/猪背盆地—前陆盆地的卫星盆地(重点)
第3节 课堂讨论2:从增生楔到造山楔、从海沟到前陆盆地、不同类型碰撞作用的原前陆盆地(加强基本概念:造山楔、前陆褶冲带、野复理石、磨拉石)
第4节 后陆或腹陆盆地
第5节 残余洋盆(关键内容:残余洋盆与复理石的关系、与类残余洋盆区别)
第6节 拗拉槽(关键内容点:拗拉槽与大陆裂谷的区别)
第7节 碰撞成因盆地(关键内容点:碰撞成因盆地与拗拉槽的区别)
第8节 课堂讨论3:青藏高原的碰撞成因盆地与印欧板块碰撞时限
第四章 造山前的盆地及沉积作用 15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大陆裂谷盆地
第2节 原洋裂谷槽
第3节 被动大陆边缘(关键内容:与活动陆缘浊积岩复理石的比较)
第4节 大陆岸带(大陆隆)(关键内容:浊积岩、等深岩)
第5节 造山带中的大洋沉积(大洋盆地、洋岛、海山、无震脊和大洋台地):研究前沿、难点和实例解析(重点)
第五章 造山后盆地及沉积作用 6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造山后盆地及沉积作用
第2节 课堂讨论4:陆内造山与造山后及相关盆地比较
第六章 行星地质(拓展内容) 3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从沉积学视角分析火星地质构造过程
第七章 结课考试(3学时) 3学时 闫全人
第1节 《沉积大地构造学》结课考试

参考书
1、 Orogeny Akiho Miyashiro, Keiiti Aki, AMC Sengor 1982年 Joan Wiley & Sons

课程教师信息
闫全人,理学博士,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
(1)研究领域:沉积大地构造学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相;研究兴趣:中国及邻区古特提斯演化、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新元古代扬子地块陆壳生长方式。
(2)教学方面,首席教授:沉积大地构造学(专业核心课)、构造与成矿作用(含矿田构造)(专业普及课)、造山作用与造山带大地构造相(专业研讨课)和锆石年代学及蛇绿岩精确定年研究(专业研讨课)。主讲教师:高等构造地质学之沉积大地构造学部分(专业核心课)和高等大地构造学之大地构造相部分(专业核心课)。
(3)培养硕博研究生10人,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4)获奖:2009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2年获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奖励;2014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