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中国考古

课程编码:0712Z2M05005H 英文名称:Chinese Archaeology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宋国定

教学目的要求
考古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社会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的分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复原研究。由于人类自身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获得更多的人类活动信息,又必须利用自然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即科技考古研究。《中国考古》主要内容包括考古学的性质及其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简史,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旧石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佛教考古、公共考古等。

本课程专门为考古学与人类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属专业普及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兼有互动讨论相,体现多元方式授课的特点,并配合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学生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或其他院校承担的田野考古发掘现场或博物馆参观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进行考古研究的同时,对中国考古这门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为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学科背景。由于考古学研究范围的普适性和广泛性,这门课程同时可提供其他专业研究生选修的机会。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引言:走近考古 3学时
第1节 考古学的定义
第2节 考古发现与古人生活
第3节 城址考古举例
第4节 墓葬考古举例
第二章 绪论: 3学时
第1节 考古学及基本涵义
第2节 考古学的分支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3节 中国考古学简史
第三章 考古技术、理论与方法 3学时
第1节 田野考古学考察方法
第2节 考古资料的室内整理与报告编写
第3节 考古学文化研究
第4节 聚落考古研究
第四章 旧石器时代考古 3学时
第1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2节 化石与石器
第3节 中国的旧石器文化
第五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 6学时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第3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第4节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
第5节 铜石并用时代
第6节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第六章 夏代考古 3学时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早期夏文化研究
第3节 二里头文化与夏代都城考古
第七章 商代考古 6学时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先商文化研究
第3节 早商考古
第4节 中商考古
第5节 晚商考古:安阳殷墟考古
第6节 吴城商文化与三星堆考古
第八章 西周考古 3学时
第1节 概述
第2节 西周三都考古
第3节 西周青铜器研究
第九章 东周考古 6学时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洛阳东周王城考古
第3节 郑、韩、应、虢、黄等诸侯国考古
第4节 晋、赵、中山、燕、齐、鲁等诸侯国考古
第5节 楚国与曾国考古
第6节 秦、巴、蜀、吴、越、滇等诸侯国考古
第十章 夏商周时期的边疆 2学时
第1节 概述
第2节 北方民族考古
第十一章 结课考试 2学时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考古学概论 马利清 2015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宋国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5—2005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如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小双桥商代都城遗址、新蔡葛陵楚墓等;1997年作为中方领队,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对颍河上游地区开展专题调查和考古试掘。2005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后,先后为本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青铜器鉴赏》、《夏商周考古》、《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考古与人类文明》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开始,带领考古系师生对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项目—淅川申明铺遗址、淅川王庄汉墓群和淅川坑南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点课题多项;主持和参编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考古简报、报告和学术论文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