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现代自然地理学

课程编码:070500M01009H 英文名称:Modern Physical Geography 课时:54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一级学科核心课 主讲教师:郑度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地理学各专业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课程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重点围绕陆地表层格局、自然地理过程和环境变化等关键问题,介绍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领域。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自然地理学研究所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热点领域、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自然地理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在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预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或地貌、水文、气象气候、植物地理、土壤地理等大学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概论 9学时
第1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分支与前沿领域
第2节 2、全球变化中的地理学问题
第3节 3、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 12学时
第1节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与空间差异
第2节 陆地表层的能量基础与水热交换
第3节 水土流失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4节 山地灾害过程与形成机制
第三章 自然环境变化 9学时
第1节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第2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第3节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适应
第四章 陆地表层格局与动态 6学时
第1节 自然地域系统
第2节 陆地表层格局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第五章 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 15学时
第1节 生态服务地理学
第2节 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
第3节 山地资源与坡地改良利用
第4节 土地退化/荒漠化与防治
第5节 自然灾害风险与规避

参考书
1、 《现代自然地理》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 1999 科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郑? 度,男(1936~),祖籍广东大埔。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山地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他长期从事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工作,阐明高海拔区域三维地带性规律,提出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方案;建立适用于山地与高原的自然区划原则和方法,提出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新方案。在土地退化整治和生态建设领域,强调要重视地域分异规律和尊重自然;基于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的理念,他积极推动区域发展中环境伦理的研究和应用。
刘燕华,研究员, 国务院参事,从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97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1981年进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9月-1997年5月任地理所所长。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前副部长,中国科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减灾委专家组顾问。在国际上,任国际山地开发中心国家协调员,IGBP和HDP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核心规划委员会委员,UNDP和UNEP减灾与遥感/GIS项目顾问。长期从事土地、脆弱生态、资源环境的研究,参加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考察。代表性论著10余部,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吴绍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前主任;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副主任。学科专业为自然地理学,近年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自然灾害风险、陆地表层格局与过程。(1)在科研方面,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陆地表层格局、气候变化影响及区域响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973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重要方向性项目,面上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4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230余篇(部),其中SCI论文60余篇。(2)2004年获国家环保部科学技术二等奖(第4),2012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奖(第2)。(3)在教学方面,目前担任国科大资环学院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主讲1门硕士生课程,参讲1门博士生课程,1门硕士生课题。自2002年起,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现国科大研究生院),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参与硕士生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和《环境地学导论》讲授,并参与撰写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环境地学导论》;自2008年至今,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参讲博士生课程《陆地系统科学》,选课人数超过50人。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讲授《现代自然地理学》,选课人数近200人,参与《气候变化科学概论》讲授,选课人数近200人。2003年起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出卷和阅卷工作。
吕昌河,男,1962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学士(1983年),北京大学地理系硕士(1985年),荷兰Wageningen大学植物科学系博士(2000年)。1985年以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从事土地利用变化、土地生产力、退化土地恢复、区域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研究任务,发表论文1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7部。2002年以来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院大学)兼职教授(岗位教授),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和《生态信息与系统模型》,曾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集中教学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