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时间频率理论与方法

课程编码:070402M04003H 英文名称:Theory And Method Of Time & Frequency 课时:57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 主讲教师:张首刚等

教学目的要求
系统全面的介绍时间频率方面的基础理论,是时间频率行业的技术入门必修课程,内容涵盖原子钟,时间产生,时间测量,时间传递和时间应用的各个方面,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时间频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时间频率方面的基本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时间频率方面专业研究的基础技能。

预修课程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电子线路

大纲内容
第一章 时间频率测量技术 12学时
第1节 时间测量的发展
第2节 时频信号精密测量方法
第3节 时频信号性能的时域和频域能表征
第4节 时间频率信号的精密传递
第二章 原子钟理论基础 12学时
第1节 量子跃迁与光谱
第2节 原子束类原子钟
第3节 气泡型原子钟
第4节 高精度原子钟
第三章 天文时间尺度 15学时
第1节 天文时间尺度概述
第2节 世界时的测量
第3节 天文时间尺度的应用
第4节 脉冲星时间标准
第5节 脉冲星时间的应用
第四章 现代守时技术 15学时
第1节 现代守时理论
第2节 原子时数据处理
第3节 原子时尺度算法
第4节 现代守时系统的实现
第5节 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
第五章 考试 3学时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整个课程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由下列老师授课:
第一部分,时间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李孝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第二部分,原子钟理论基础(张首刚,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第三部分,时频信号的测量与传递(李孝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第四部分,光学频率梳的原理与应用(姜海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第五部分,天文时间尺度(高玉平,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第六部分,现代守时技术(董绍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第七部分,考试(张首刚,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