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

课程编码:083001M05007H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chemistry 课时:42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王亚韡等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普及课,主要讲授污染控制化学的基本概况、土壤、大气以及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主要污染物、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新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对不同环境介质污染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建立解决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学生进行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和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前言 3学时
第1节 前言、典型污染物介绍
第二章 土壤污染概述 9学时
第1节 土壤污染概述、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无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第2节 无机污染物(2)、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
第3节 固废对土壤的污染、土壤质量评估、场地土壤修复
第三章 水环境、水污染及化学控制原理 6学时
第1节 水环境、水污染及水质标准
第2节 氧化还原反应、沉淀与絮凝控制原理与应用
第四章 水污染的物理化学控制原理与应用 6学时
第1节 吸附净化、离子交换控制原理与应用
第2节 萃取、膜分离控制原理与应用
第五章 大气污染物反应 6学时
第1节 大气扩散光化学反应
第2节 VOCs污染控制
第六章 大气污染物控制 6学时
第1节 二恶英污染控制
第2节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七章 环评讨论课 3学时
第1节 复习讨论
第八章 考试 3学时
第1节 考试

参考书
1、 污染控制化学 杨智宽 2002.0 武汉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师信息
1. 王亚韡老师简介
王亚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200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并被保送本校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方向为化学信息学。2003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2006年博士毕业后进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以新POPs为研究目标(多溴联苯醚、全氟化合物、短链氯化石蜡、六溴环十二烷等),先后对POPs的环境行为、物化性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食物链中的富集放大、典型区域人群的暴露风险开展了研究。
共发表包括ES&T论文在内SCI学术论文110余篇。
2.研究领域
新POPs的分析方法学及环境行为研究
3.主要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477141,我国北方地区普通居民短链氯化石蜡的暴露途径及健康风险研究,2015/01-2018/12,90万,在研,主持。
(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XDB14010402,新型有机污染物的POPs特性甄别及环境行为研究,2014-2019,其中2014-2015,50.85万,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1222702,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2013/01-2015/12,100万,在研,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177149,藏东南地区新型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及源解析研究, 2012/01-2015/12,65万元,在研,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077114,SCCPs分析方法及其环境行为研究,2011/01-2013/12,40万元,结题,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707003,污水处理厂污水及终端产物处理过程中溴代阻燃剂的迁移转化及环境风险研究,2008/01-2010/12,20万元,结题,主持。
4.主要学术成就
研究工作紧扣环境化学研究新型有机污染物的若干关键科学和重要热点问题,开展了全氟化合物、六溴环十二烷、短链氯化石蜡等POPs及候选物质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及演变趋势等研究,对其在我国的污染现状、演变趋势和生物累积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此期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影响因子>5的35篇,参与撰写中文专著两本。全部论文SCI已被引用2000余次,其中他引1900余次。
代表性成果如下:
1. SCCPs分析方法及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在我国较早开展了短链氯化石蜡的分析方法研究和环境行为研究;
2. 生产企业周围全氟化合物污染及职业人群暴露研究。深入研究了生产企业周围PFCs的环境行为及职业人群暴露风险,PFCs职业工人的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3. 青藏高原有机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及冷凝结效应研究。系统研究了PBDEs、PFCs、HBCDs、OCPs、SCCPs、PAHs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时空分布,污染特征及长距离迁移机理。
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POPs国际履约谈判对案意见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15份有关新型污染物的履约建议被政府采纳,为我国国家履约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7次作为我国谈判代表参加联合国环境署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审查委员会会议,所做的工作为委员会认可。
招生专业: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招生方向: 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
联系方式:010-62849124
电子邮件: ywwang@rcees.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2.刘文彬老师简介:
刘文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对二恶英阻滞原理和技术进行了研究,钙基阻滞技术经PCT国际专利审查被认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长期参与环保部POPs环境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完成了我国二恶英清单和排放因子的历次编制工作,确定了我国二恶英排放的四大重点行业,提出的减排技术方案和对策成为我国二恶英污染防治决策依据。系统开展了典型工业过程中二恶英的生成机制与排放特征研究,部分成果被UNEP的“二恶英污染源调查指南”所采纳。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主要完成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优秀技术支持奖(2013)、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地奥奖学金一等奖等。
1. 近年来主要论文
Wenbin Liu*, Tian, Z., Li, H., Xie, H., Xiao, K., Li, C., Tang, C., Zheng, M., Mono-to Octa-Chlorinated PCDD/Fs in Stack Gas from Typical Waste Incinerato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Emiss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47, 9774-9780.
Li, S., Tian, Y., Ding, Q., Wenbin Liu*, The releas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a closed system dicofol production process. Chemosphere, 2014, 94, 164-168.
Zhenyu Tian, Haifeng Li, Huiting Xie, Chen Tang, Ying Han, Wenbin Liu*,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CNs in ambient soil of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4, 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3.12.130.
Wenbin Liu*, Tao, F., Zhang, W.J., Li, S.M., Zheng, M.H., Contamination and emission factors of PCDD/Fs, unintentional PCBs, HxCBz, PeCBz and polychlorophenols in chloranil in China. Chemosphere, 2012, 86, 248-251.
Wenbin Liu*, Li, H., Tao, F., Li, S., Tian, Z., Xie, H., Formation and contamination of PCDD/Fs, PCBs, PeCBz, HxCBz and polychlorophenols in the production of 2, 4-D products. Chemosphere, 2013, 92, 304-308.
3. 魏东斌老师简介
魏东斌,男,博士,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至2006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日本横浜国立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06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研究兴趣包括:(1)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生成、生态环境行为及过程机制研究;(2)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毒理效应研究;(3)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价研究。
2.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及毒理效应评价。
3.部分在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光诱导-氯化消毒体系中典型紫外防晒剂毒性转化机制研究(21377143)
(2) 863计划课题:再生水的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技术(2013AA0652051)
4.主要学术成就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十多项科研任务,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在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有机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定量构效相关研究、基于成组毒性测试的水质安全评价、再生水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招生专业: 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 污染物环境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价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10-62923539 / 13671248159
电子邮件:weidb@rcees.ac.cn
通信地址: 北京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