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进展

课程编码:070901M05004H 英文名称:Advancement of Research on the Metal Mineralization 课时:3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普及课 主讲教师:李晓峰等

教学目的要求
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进展是为矿床学专业和矿产普查与勘查专业研究生而开设的专业普及课。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均需要成矿理论作为指导,而找矿勘查和成矿预测的实践又为丰富和完善金属矿床的成矿理论提供了基础。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认识和了解主要金属矿床某一研究领域或者某一研究方向在矿床成因机制(如:源-运-沉-储-改)、成矿过程和成矿背景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讲授不同类型金属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思路、新手段,以及现代先进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在金属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升研究生的矿床学的理论知识水平、开拓思维、更新观念,聚焦科学前沿。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前言 0.5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前言
第二章 斑岩成矿系统 2.5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斑岩成矿系统热效应
第2节 硫逸度与斑岩成矿
第3节 幔源岩浆与成矿
第4节 IOCG矿床
第三章 钨锡成矿系统 3.0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钨锡矿床类型与特点
第2节 典型钨锡矿床成因
第四章 金成矿系统 3.0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未来金矿资源
第2节 典型金矿成因机制
第五章 铅锌矿床 3.0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非硫化物铅锌矿床
第六章 铀矿床 3.0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造山型铀矿床
第七章 关键矿产资源 3.0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术语与概念
第2节 锂和铍
第3节 铌钽和铟
第八章 单个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 3.0学时 胡芳芳
第1节 研究历史与技术
第2节 硫化物原位分析及其应用
第九章 U-Th-He低温年代学 3.0学时 杨奎锋
第1节 基本原理及其测试方法
第2节 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3.0学时 李晓峰
第1节 总结与展望
第2节 课程考核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李晓峰,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矿年代学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与花岗岩有关铜多金属矿床、稀有金属矿床和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作用研究。
 2013年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地质学会(SEG)会士(Fellow)、2013年任《矿物学报》编委、2016-2018年任美国经济地质学会国际讲师提名委员会委员、召集人(2018)。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课题。1999年获得广西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奖学金。2006年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学习经历:
1989/09 -1993/06,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应用地球化学系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学士。
1993/09-1996/06,桂林工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
1999/03-2001/1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6/07-1999/03,桂林工学院,讲师。
2001/12-2003/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博士后。
2003/01-2010/0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5/11-2007/10,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地圈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日本学术振兴学会海外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
2010/03-2014/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4/07-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科类别:地质学

研究方向: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花岗岩成矿作用
区域成矿


  杨奎锋,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2005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一项,大中型企业项目四项。主要在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及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胶东地区,从事矿床学、大地构造和矿田构造方面研究工作。曾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SCI论文6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火成碳酸岩形成演化机制、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成因及胶东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8年9月-2002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2年9月-2005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5年9月-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8年7月-201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12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学科类别: 矿床学

研究方向:
(1) 火成碳酸岩形成演化机制。
(2)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成因。
(3) 胶东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胡芳芳,女,1975年1月出生,山东省栖霞县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1997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矿业学校地质工程专业,200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展访问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地质流体与成矿
获奖情况:获得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获得2010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4名)、2011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9)、2015年度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1)
在国内外SCI刊物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9篇。

徐净,男,博士,1988年出生于四川遂宁。2012年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专业获学士学位,2017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17.7至今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6篇。现主持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