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微纳材料与光电子器件前沿

课程编码:085400M07001T 英文名称:Recent Advances in micro/nano materials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课时:20 学分:1.00 课程属性:高级强化课 主讲教师:陈效双等

教学目的要求
此课程为凝聚态物理,光学,低维材料,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研讨课程,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随着现代材料工艺与微纳结构制备、表征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亚波长尺度下电子与光子的各自行为及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特别是在深亚波长尺度下的单原子及单光子级别,如何通过结构工程实现光电联合操控以产生变革性的新技术,突破传统自然界已有材料及现有器件的原理性瓶颈制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微纳米材料的生长模型,了解如何从实验结果去选择理论方法解释,了解如何选择数值计算的结果预测新的现象,掌握光子及电子操控的基础,同时了解微纳材料及结构制备的新方法,以及微纳米材料对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操控本质,并开展具有颠覆性特征应用的技术和手段。

预修课程

大纲内容
第一章 微纳材料基础与前沿 10学时
第1节 材料模拟基础: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数值方法
第2节 第一性原理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
第3节 低维材料的生长与制备
第4节 低维材料的前沿与应用
第二章 光电子器件物理与应用 10学时
第1节 黑体辐射概念与器件物理
第2节 新体制下的光子辐射行为操控
第3节 光热与光电型探测器件与物理
第4节 新型光子探测器件及前沿-单光子探测及应用展望

参考书

课程教师信息
陈效双,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曾主讲微纳光子学,计算材料学,半导体光学性质导论。获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多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李冠海,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物理及其红外探测增强,介质超表面及其发光应用等研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扬帆计划等,担任J Phys D: Appl Phys顾问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Photonics期刊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包括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讲集成与微纳光子学课程。承担基金委、科技部纳米专项、国防创新特区等多项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