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流体力学-习题课

课程编码:BXT1112006Y-01 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课时:40 学分:2.00 课程属性:专业课 主讲教师:余永亮

中文介绍

英文介绍

教学目的要求
流体力学是现代力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基本流动的物理模型,同时介绍流体力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流体及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流体物理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流体力学相关问题。本课程可供力学、热物理、大气科学、物理、海洋、资源环境等学科的本科生学习。

预修课程
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方法(复变函数、数理方程)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共计2学时)

自然界和工程中的流体、流体力学发展史,固液气体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连续介质假设及其适用条件,流体的物理性质(粘性、可压缩性与热膨胀性、输运性质、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 ,质量力与表面力。

第二章 流体运动学(共计4学时)

流体运动的描述(拉格朗日描述与欧拉描述及其间的联系、物质导数与随体导数、迹线、流线及脉线),流场中的速度分解,涡量,涡量场,涡线、涡管、涡通量,涡管强度及守恒定理。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共计6学时)

控制体,连续性方程(雷诺输运定理),动量方程(流体的受力、应力张量),能量方程(热力学定律),本构关系,状态方程,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定解条件,正交曲线坐标系,量纲分析与流动相似理论,流体力学中的无量纲量及其物理意义、相似原理的应用。流体静力学。

第四章 粘性不可压缩流动(共计4学时)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定常的平行剪切流动(Couette流动、Poiseuille流动等),非定常的平行剪切流动(Stokes第一和第二问题、管道流动的起动问题),圆对称的平面粘性流动(圆柱Couette流及其起动过程),小雷诺数粘性流动。

第五章 层流边界层和湍流(共计4学时)

边界层的概念,层流边界层方程(Blasius平板边界层),边界层的分离,湍流的发生,层流到湍流的转捩,雷诺方程和雷诺应力。

第六章 无粘不可压缩无旋流动(共计4学时)

无粘流动的控制方程,Bernoulli方程,Bernoulli方程和动量定理的应用,无粘不可压缩流动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势函数及无旋流动的性质,平面定常无旋流动(流函数、源汇、点涡、偶极子、镜像法、保角变换),无旋轴对称流动,非定常无旋流动。

第七章 液体表面波(共计4学时)

控制方程(小振幅水波) 及定解条件,平面单色波,水波的色散和群速度,水波的能量及其传输,速度与压力场特性,表面张力波及分层流体的重力内波,非线性水波理论。

第八章 气体动力学(共计8学时)

声速和马赫数,膨胀波、弱压缩波的形成及其特点;一维定常流动(绝热流和等熵流、变截面管等熵流、等截面绝热摩擦管流) 、Laval喷管;激波与膨胀波(正激波和斜激波、反射与相互作用),爆轰波;一维非定常均熵流动、有间断面的气体流动;理想可压缩定常流的数学方法;跨声速流动特征。

第九章 流体力学专题(共计4学时)

旋涡运动:涡量动力学方程和涡量的产生,涡量场(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典型的涡模型。非牛顿流体与磁流体:非牛顿流体的本构关系(幂律模型,宾汉模型,卡森模型,结构粘性模型,粘弹性模型),电磁场中导电流体的流动特性。

课时分配

章节/学时分配

讲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讨论课

其它

第一章

2

0

 

 

 

 

第二章

4

2

 

 

 

 

第三章

6

2

 

 

 

 

第四章

4

2

 

 

 

 

第五章

4

2

 

 

 

 

第六章

4

2

 

 

 

 

第七章

4

2

 

 

 

 

第八章

8

4

 

 

 

 

第九章

4

2

 

 

 

 

合计

40

18

 

 

 

 

 

课程思政
本课程可供力学、热物理、大气科学、物理、海洋、资源环境等学科的本科生学习。通过课程内容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精神,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教材
庄礼贤, 尹协远, 马晖扬. 流体力学(第二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Herbert Oertel. Prandtl-Essentials of Fluid Mechanics, 3rd Ed. Springer, 2010
2.周光炯、严宗毅等,流体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吴望一,流体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Landau, L. D. & Lifshitz, E.M. Fluid Mechanics. Reprinted by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9
5.童秉纲等. 气体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996
6.J.D. Anderson, Jr. Modern Compressible Flow: With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cGraw-Hill, New York, 2003

课程教师信息
余永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一直从事流体力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动物飞行和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非定常流动与涡运动、流动控制,以及空气动力学和气动热力学等。获得过中国力学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了中国科学院“拔尖青年科学家”计划。近十多年来,主讲过《流体力学导论》、《高等流体力学》、《旋涡运动基础》、《自然界和工程中的涡》等课程。现为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气体物理》、《空气动力学学报》和《实验流体力学》编委委员。

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