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
课程编码:B02GB004Y-07 英文名称:Optics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主讲教师:孙宝权等
本课程包括七章。主要内容及要求详细如下:
第1章包括内容:(1)光波的描述:主要内容有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的推导电磁场满足的波的方程,由此引出电磁波就是一种光波(理解);简谐波的平面波和球面波三角函数和复数表示及两种类型波的特点(掌握);光波的叠加原理(理解);电磁波的横波特性(掌握);光强的定义及推导(掌握);光场的近似处理,即傍轴近似(掌握)和远场近似(理解)。(2)几何光学部分:惠更斯原理和费马原理的含义及应用(掌握);光学系统的成像主要有球面镜成像(掌握),单球面折射(掌握)和薄透镜成像(掌握);球面成像的球差和色差(了解)。(3)光学仪器:主要是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和相机,要求掌握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成像光路图。(4)光度学基本概念:理解光通量、照度和发光强度;理解光的产生(光源)和探测。
第2章为光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1)几种类型光的偏振特性的描述及偏振度的定义(理解),马吕斯定律(掌握);(2)菲涅耳反射折射公式中电场矢量S偏振和P偏振的定义(掌握),熟练掌握菲涅耳反射折射公式的应用;菲涅耳反射折射公式的推导(理解);(3)掌握振幅反射率和透射率、光强反射率和透射率和光功率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定义;(4)掌握布鲁斯特角的含义及条件的推导;理解布鲁斯特角的应用;(5)理解斯托克斯倒逆关系的推导;(6)掌握反射光相位变化的分析和半波损问题;(7)理解存在全反射隐失波的推导;掌握隐失波的特点;理解隐失波的应用。
第3章为光的干涉:(1)掌握光波的叠加和干涉一般结论;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原理、相干加强(相消)条纹的条件;干涉条纹衬比度的定义及与双光束振幅的关系(掌握);非单色光干涉条纹的特点(掌握);其它分波前干涉装置(了解);(2)在分振幅干涉中,薄膜干涉光程差的推导(掌握);等厚干涉和牛顿环干涉条纹的特点(掌握),及等厚干涉的应用(掌握);(3)等倾干涉:掌握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掌握);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及装置(掌握);迈克逊干涉条纹的特点(掌握);迈克逊干涉仪的应用(了解);马赫一曾德尔干涉仪工作原理和装置(掌握)。(4)光场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理解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的概念;理解空间相干性条件的推导,掌握空间相干性与空间空间之间的关系;理解时间相干性条件的推导,掌握时间相干性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的物理含义及表达式;理解迈克逊干涉仪在测量谱线相干长度的应用。(5)多光束干涉:理解多光束干涉透射光强分布公式的推导;掌握透射(反射)光强分布与镜面辐射率的分析;理解干涉条纹半值宽度的含义及推导;掌握瑞利判据条件及得到的最小可分辨波长间隔公式,分辨本领表达式;了解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6)激光:理解器的组成,产生激光的条件,激光与普通光源的差别。
第4章为光的衍射:(1)掌握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次波源的概念,次波相干叠加的概念及建立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数学表达式。掌握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掌握巴比涅原理;(2)掌握菲涅耳衍射实验现象和半波带解释方法;掌握利用菲涅耳波带片半径公式的应用;(3)掌握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及基于矢量叠加方法的解释;基于基尔霍夫积分公式的计算(掌握);(4)掌握基于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计算夫琅禾费矩孔和圆孔衍射,衍射图样的分析;(5)掌握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的定义及最小分辨角公式;掌握显微镜分辨本领与物镜参数关系;(6)掌握多缝衍射的实验结果和衍射公式的数学推导;掌握衍射公式各项因子的物理含义;衍射强度极大和极小的分析衍射缺级问题(掌握);(7)光栅的定义(掌握);掌握光栅光栅方程,角色散率,线色散率,最小分辨波长和分辨率公式的应用;掌握闪耀光栅的设计思想。(8)掌握X射线衍射物理及布拉格衍射公式;理解设计微波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类X射线衍射的实验方法。(9)掌握全息术成像于普通成像原理的差别;理解余弦光栅衍射特征;理解全息成像中的物光的记录与再现的数学分析;掌握物光的记录与再现的实验光路图。(10)理解周期函数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理解用傅里叶级数方法分析计算多缝夫琅禾费衍射;理解傅里叶频谱分析对光学成像和光学衍射的新的物理解释;了解迈克逊干涉仪与傅里叶变换在傅里叶光谱仪中的应用。
第5章为光的偏振和光在晶体中的传播:(1)掌握光的五种偏振态和数学表示;掌握单轴晶体中光的双折射实验现象;掌握光轴、o光和e光的特点、主平面的定义,正负晶体的定义;(2)掌握基于惠更斯作图法画出晶体中o光和e光的光线传播方向;了解尼科尔棱镜和格兰—汤普森棱镜产生线偏振光的原理;(3)掌握 ?/2 波片和 ?/4 波片的定义和对入射不同偏振态光的作用;掌握实验上线偏振光的产生、线偏振面的旋转、左(右)圆偏振光的产生;(4)理解实验上左(右)圆偏振光的检测方法;(5)掌握偏振光的干涉物理;(6)了解旋光性的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的物理解释(了解);旋光性与物质的分子结构(了解);法拉第效应(了解)。
第6章为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1)掌握材料的吸收与材料光学常数的关系的推导;(2)掌握正常色散和反常区域的定义;(3)理解基于经典偶极振子模型推导和方向正常和反常色散;理解材料复折射率的物理含义和色散曲线的典型线形;(4)了解金属的光学性质;(5)掌握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定义及推导;理解群速度和相速度的联系。(6)理解光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的含义;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的散射区域(理解);了解散射的谐振子模型;了解散射的偏振特性;(7)了解拉曼散射的物理。
第7章为光子的统计特性:(1)单光子的杨氏干涉和物理解释(理解);(2)光子统计一阶关联函数(理解);光子统计二阶关联函数(理解);不同光源的光子统计二阶关联函数(了解)。(3)纠缠光子的含义及产生(了解)。
闭卷考试,期中30%、期末50%、平时20% 。
章节/学时分配 讲课 习题课
第1章/8 授课学时
第2章/6授课学时 加2时
第3章/12授课学时 加4学时
第4章/18授课学时 加4学时
第5章/6 授课学时
第6章/4授课学时
第7章/2授课 学时 加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