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生物化学

课程编码:B0811008Y(2)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时:60 学分:3.00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主讲教师:杜睿等

中文介绍

英文介绍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基于环境专业的需求,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本课程重点介绍主要家族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环境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电泳、层析、氨基酸序列测定、多肽合成等在内的蛋白质研究技术以及分子克隆技术,PCR,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等知识。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意识的树立打下良好基础。

预修课程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

主要内容

一:Introduction of Biochemistry3学时)

The role of BiochemistryThe Foundations of Biochemistry

了解生物化学的作用及其(细胞学的,化学的,物理学的,遗传学的,进化的)基础。

二:Water2学时)

Weak Interactions in Aqueous SystemsIonization of Water, Weak Acids, and Weak BasesBiological buffer systems

掌握液态体系中的弱相互作用的定义。

掌握水的离子化作用,弱酸和弱碱的相关原理,并能运用原理解释其在生物缓冲体系中的作用。

三: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Proteins3学时)

Amino AcidsPeptides and ProteinsWorking with Proteins

了解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和分子结构

掌握氨基酸的分类特性和多肽的命名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了解研究蛋白质的主要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roteins3学时)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The α Helix, The β Sheet, The β Turn

Introduction to Tertiary Structure;Quaternary Structure

掌握蛋白质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定义。

了解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主要作用力;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的结构特征;蛋白质的变性和折叠。

五:Protein Function3学时)

Reversible Binding of a Protein to a Ligand;Complementary Interactions between Proteins and Ligands;Protein Interactions Modulated by Chemical Energy

掌握蛋白质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六:Enzymes6学时)

An Introduction to Enzymes;How Enzymes Work;Enzyme Kinetics a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Mechanism;Enzymatic Reactions;Regulatory Enzymes

掌握酶促反应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酶的抑制类型;调节酶的类型和调节机制。

七:Carbohydrates and Glycobiology3学时)

Mon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s

Glycoconjugates: Proteoglycans, Glycoproteins, and Glycosphingolipids

Carbohydrates as Informational Molecules: The Sugar Code

掌握单糖、多糖、复合糖的主要结构特征;非对称中心、对映异构体、差向异构体、异头碳等概念;凝集素-糖相互作用。

了解生物体内的主要己糖衍生物;糖的信息分子功能;糖分析的方法。

八: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2学时)

Nucleotide StructureDNA/RNA StructureNucleic Acid Chemistry

Sanger Sequencing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掌握核酸中的碱基、戊糖与核苷核苷酸的结构和命名;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特征;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了解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的超螺旋结构,PCR原理;核酸化学合成和DNA测序。

九:DNA-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3学时)

Using DNA-Based Methods to Understand Protein function

Plasmid Cloning;Reporter Constructs;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Adapting PCR for Use in the Field;CRISPR

掌握DNA克隆技术原理;蛋白表达系统原理;DNA文库、cDNA文库等概念。

了解蛋白质功能研究的方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内容及意义。

十:Lipids2学时)

Storage LipidsStructural Lipids in Membranes

Lipids as Signals, Cofactors, and PigmentsWorking with Lipids
了解脂类的生物功能,分类与特性,掌握脂肪酸的结构特征,能运用其命名法则;理解各种结构和活性脂类的分类特性,并了解研究脂类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

十一:Bioenergetics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types3学时)

Bioenergetics and Thermodynamics;Common Biochemical Reactions

Phosphoryl Group Transfers and ATP;Biological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了解生物能量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5种主要的生化反应的特点,理解磷酸化基团的转移和ATP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生物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辅酶、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十二: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 and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3学时)

Glycolysis;Feeder Pathways for Glycolysis

Fates of Pyruvate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Fermentation;Gluconeogenesis of Glucose Oxidation;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of Glucose Oxidation
掌握糖酵解反应途径的各步反应,理解丙酮酸的去向以及发酵的意义;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及其与糖酵解的区别和联系,明白两者相互调节的生物学意义。理解戊糖磷酸途径的总模式,掌握戊糖磷酸途径氧化反应和非氧化反应的生物学意义。

十三:The Citric Acid Cycle3学时)

Production of Acetyl-CoA (Activated Acetate)

Reactions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Regulation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了解柠檬酸循环的发现过程和生物学意义,掌握柠檬酸循环途径的8个阶段反应;理解柠檬酸循环途径中的多酶复合体,辅酶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柠檬酸循环的调控及其关键酶突变的危害。

十四: Fatty Acid Catabolism3学时)

Digestion, Mobilization, and Transport of Fats;Oxidation of Fatty Acids

Ketone Bodies

掌握三酰甘油的特性;理解激素诱导对其的动员;了解脂肪酸的氧化的3个阶段,掌握β氧化的四步反应过程;理解不同类型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了解β氧化过程中的酶及其调控作用;掌握酮体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十五:Amino Acid Oxidation & Production of Urea3学时)

Metabolic Fates of Amino Groups;Nitrogen Excretion and the Urea Cycle

Pathways of Amino Acid Degradation

了解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的消化途径,掌握氨基酸分解代谢概况和吡哆醛磷酸的作用;理解Glu,Gln和Ala在氨基代谢中的作用,掌握尿素循环途径,理解不同氨基酸的代谢途径与中间产物。

十六: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4学时)

Th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ATP Synthesis

Regulation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Mitochondrial Genes: Their Origin and the Effects of Mutations

理解线粒体中ATP合成的化学渗透原理以及确定电子呼吸链传递顺序的实验原理;掌握在ATP Synthesis 过程中多酶复合体的作用机理;了解氧化磷酸化调控的作用及其相关线粒体疾病的成因。

十七:Carbohydrate Biosynthesis3学时)

Gluconeogenesis;Carbon-Assimilation Reactions

Biosynthesis of Starch, Sucrose, and Cellulose
掌握糖生物合成的主要前体物和中心途径,理解Gluconeogenesis和glycolysis的相互调节作用在糖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生理意义;掌握糖核苷酸的形成和卡尔文循环反应过程,理解不同酶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十八:Lipid Biosynthesis3学时)

Biosynthesis of Fatty Acids and Eicosanoids

Biosynthesis of Triacylglycerols;Biosynthesis of Membrane Phospholipids

Cholesterol, Steroids, and Isoprenoids: Biosynthesis, Regulation, and Transport

掌握脂肪酸的合成所经历的重复步骤;理解脂肪酸合成的调控机制;掌握磷脂酸在脂质生物合成中的生物学意义,了解三酰甘油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和膜磷脂的生物合成途径,解胆固醇、类固醇和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

十九: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 Nucleotides & Related molecules3学时)

Overview of Nitrogen Metabolism;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

Molecules Derived from Amino Acids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of Nucleotides

掌握de novo biosynthesis的概念,理解不同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不同的中间体。

课时分配

学时分配:

总60学时,其中授课(+课堂讨论)58学时+课内外答疑若干小时(不确定), 期末考试2学时。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体现于课程讲解过程中,穿插介绍中外科学家在生物化学学科进展过程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的发明创新对于揭示人类生命奥秘的贡献以及在解决人类疾病困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倡导学生树立钻研科学为国争光的情怀。例如,在介绍“物质代谢”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需要许多酶协同作用并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一个给定的代谢过程。这种关系也可以引申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层面: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材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Lehni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第7版),By David L. Nelson & Michael M. Cox,2017
Lehninger 生物化学原理, 第三版, 中文版 (周海梦,昌增益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5493-5

参考文献

课程教师信息
杜睿,女,博士,中国科学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2002年1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创新基地副研究员,2007年2-5月在加拿大McGill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开展有关大气生物气溶胶的合作研究。2008年初调入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独立主讲《环境地球化学》,《生态毒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地球化学高级研讨课》等多门研究生课程。近10年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大气生物气溶胶的环境健康和气候效应,相继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以及北京市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已发表百余篇科学论文。主要成果发表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tmospher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等学术刊物。

刘如铟,男,博士,中国科学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生态系统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已发表20余篇SCI论文。2016年作为JSPS外籍研究员(Short-term Invitation Fellowship)对日本东京大学进行访问交流。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其它说明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40%+平时成绩60%。